發現沒,這些年,只要被央視看上的劇,基本上都能成為爆款。
《我的阿勒泰》、《狂飆》、《覺醒年代》、《大山的女兒》、《三體》.....
無論什么類型,無論多么冷門,只要被央視看中的題材,都能被它“點石成金”。
那么,2025年上半年,被央視眼光選中的劇,到底口碑如何呢?
趁著這個機會,就帶大家盤點一下上半年央視播出的10部國產劇。
第10名:《烏云之上》
有孫儷、羅晉、李小冉等演員坐鎮,這部電視劇表現完全在意料之中。
上線第一天,就輕松拿下了央視收視第一的寶座。
整部劇采用的是“女性刑偵+多線反轉”,探索出了懸疑劇的新模式。
通過案中案的敘事結構,以搭檔鐘偉(羅晉 飾)失蹤為線索,緩緩展開了整個故事。
而故事分為明暗兩條線,明線是以韓青(孫儷飾)的視角切入,暗線是以鐘偉的視角展開。
在構建的懸疑氛圍下,有一種驚悚感和疑惑感的交織。
而且,《烏云之上》是典型的設問式開場。
故事先給一個結果,才接著拋出了一個謎題。
不過,結果只是表面,謎題才是本質。
作為本劇最大的亮點,在人物設計上非常巧妙。
比如說,周雪曼(李小冉飾),就帶來了三重的身份反轉。
表面上,她是溫柔茶室老板,韓青的姐妹。
事實上,她卻是背后操控者,終極大反派。
綜上所述,《烏云之上》這部懸疑劇,絕對有實力上榜。
第9名:《絕密較量》
《絕密較量》,絕對是今年央視放出的一道“硬菜”。
到底“硬”在哪?
一方面,故事根據真實案例改編,并融合了槍戰、爆炸等硬核場面,有電影的質感。
另一方面,有張魯一、曹炳琨、石兆琪、成泰燊、林永健等強大的演員陣容。
所以,劇集開播后,收視穩居同時段電視劇的榜首。
作為一部反諜劇,《絕密較量》的敘事節奏非常快。
前4集就出現了多次敵我身份的反轉,推動劇情走向高潮。
整個故事通過局中局的設定,復雜人物關系構建、以及智商的對決,讓懸疑氛圍更加的濃厚。
特別是高空追捕、審訊戲等戲份,壓迫感和真實感并重。
在我看來,這部反諜劇的播出,它的意義超越了劇集本身,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第8名:《借命而生》
《借命而生》改編自石一楓的同名小說,被譽為中國版的《肖申克的救贖》。
整部劇與時代勾連,聚焦1990年代國企改制背景下,一場跨越20年的案件。
在我看來,整部劇的亮點非常明顯,有3個方面獲得了觀眾的認可。
在演員方面,演技是質量的保證。
秦昊以“克制式演技”刻畫了杜湘東這個角色,啃冷饅頭、同學會自卑等細節獲央視贊譽。
而韓庚飾演的徐文國,如生啃臘肉等情節,顛覆形象演繹逃亡者。
在情感沖擊上,引發了觀眾強烈共鳴。
杜湘東跨越20年的追兇,呼應劇名“借命而生”,結局不禁讓人唏噓和感嘆。
而姚斌彬獄中訣別母親、徐文國跪母懺悔等場景,讓無數觀眾感動流淚。
在主題表現上,比以往的懸疑劇更加深刻。
貫穿下崗潮、階層矛盾等社會議題,徐文國逃亡目的為完成弟弟遺愿(照顧癱瘓母親),杜湘東追兇二十年未果。
這些凸顯個體在歷史洪流中的掙扎與無力感,呼應“借時代之命,寫人性之生”的命題。
第7名:《棋士》
時隔12年,《棋士》是王寶強回歸國產劇的一部力作。
而且,王寶強這次一反常態,飾演了一個大反派的角色。
作為一部懸疑劇,《棋士》的新體現了兩個方面。
其中一個方面,是將故事看作了一盤棋局,來了一場黑白之間的對抗。
圍棋教師崔業(王寶強飾)因兒子重病、職場霸凌和婚姻破裂,從懦弱教師蛻變為高智商罪犯,利用圍棋策略策劃犯罪。
而他的對手,對他非常了解,就是身為警察哥哥崔偉(陳明昊 飾)。
在故事中,兩人之間的對決異常精彩,上演了不少名場面。
崔業“78秒切換8個假動作”的偵察戲被評為“演技巔峰”,還用圍棋心理博弈暗藏犯罪布局。
從結局來看,《棋士》不拘泥于簡單的貓鼠游戲,也沒有困在懸疑劇的窠臼中。
而是另辟蹊徑,深層次地探索了人性的復雜面,形成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棋局對弈”。
第6名:《長安的荔枝》
《長安的荔枝》還未開播,就已經讓觀眾的期待值拉滿。
其一,是它的故事改編馬伯庸的同名小說,是導演曹盾和馬伯庸繼《長安十二時辰》之后的二次聯手。
其二,是它超豪華的演員陣容,國家一級演員坐鎮,演技有保障。
其三,是它的故事,既有公路片的刺激,又有古裝喜劇的幽默,還有歷史劇的厚重。
而且,《長安的荔枝》的切入點非常巧妙,將背景放在安史之亂的前一年,也是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時期。
故事沒有聚焦于朝堂的權謀和外患,而是放在了兩個小人物身上。
通過以小見大,窺見歷史洪流的走向。
值得一提的是,《長安的荔枝》還展現了當時嶺南地域特色,以及文化特征。
說它是一部紀錄片,也十分貼切。
第5名:《以法之名》
雖然《以法之名》經歷了高開低走,但是它在我心中,央視上半年前10的劇集中,依然有一席之地。
放眼題材,現實主義打底。
故事采用單元劇的形式,以真實案例為基底,主打一個真實。
作為央視的重磅劇集,《以法之名》打破了很多常規束縛。
在尺度上,它敢于向敏感話題“亮劍”,展現了檢察機關刀刃向內的決心和勇氣。
從小到大,以案中案的形式穿插,聚焦了司法腐敗、證據篡改、權力尋租及“保護傘”黑幕等話題。
這背后,呈現了“掃黑反腐-打傘破網-刀刃向內”三重進階。
在故事上,它取材一系列真實案件,深挖了案件背后的社會意義。
一句臺詞“司法者不公正,司法過程不公正,光法律公正有什么用?”,更是振聾發聵。
總的來說,《以法之名》開創了法治劇新尺度,展現了現實投射價值。
第4名:《護寶尋蹤》
不得不承認,《護寶尋蹤》真的是央視的“寶藏”劇。
在演員陣容上,辛柏青、富大龍、尤勇智、胡明、劉威、孫浩、喻恩泰、楊新鳴等實力派,以及國家一級演員坐鎮。
在故事上,更是看點十足。
該劇融合了刑偵、懸疑、考古等多種元素,滿足了不同觀眾的口味。
而且劇中還出現了《盜墓筆記》和《鬼吹燈》的元素,比如“觀山太保”、“三叔”、“幽靈冢”。
整部劇,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實感。
劇中,出現的黑陶俑、唐三彩等文物,都源自真實歷史事件。
人物之間穿插了陜西方言,以及考古工作者的專業手法和術語,讓整部劇真實感撲面而來。
而故事通過案件的穿插,以及對人物的塑造,增強了故事的沉浸感。
不僅如此,將懸疑和歷史兩種元素相融合,也給觀眾帶來了一場穿越千年的考古對話。
這背后,給《護寶尋蹤》增添了難得的歷史質感。
第3名:《淬火年代》
《淬火年代》,明線是沖著“年代劇王”去的。
開播后,就已經露出了年度劇王的潛質。
要知道,工業題材的劇集不好拍,想引起觀眾的共鳴更是難上加難。
在央視的把控下,《淬火年代》選擇了以小見大,用一個小人物作為全劇的引子。
故事不僅聚焦了企業轉型的大背景,而且還展現了時代洪流中人物命運的抉擇。
在看這部劇時,相信很多觀眾跟我一樣都很激動。
而大結局正好與時代呼應,從依賴進口飛機到國產C919大飛機升空,展現了國產制造業的自主創新的崛起。
官媒評價“淬煉成鋼的回響”,傳遞“創新為核、實干興邦”主題。
《淬火年代》以真實的視角,引發了觀眾一波接著一波的共鳴。
該劇的播出也恰到好處,與當下的制造業發展遙相呼應。
第2名:《掃毒風暴》
為什么說它是第一名?
看一眼海報,這演員陣容很少有劇能集齊。
段奕宏、秦昊、張世、胡明、鄭浩南、許紹雄、周曉鷗、霍青、左小青......
粗略算下來,有60多位實力派演員坐鎮。
看一眼故事,可能是有史以來“最黑”、“最敢拍”、“尺度最大”的掃黑劇。
故事基本上都是根據真實案件改編,而且還毫不避諱尺度,真實還原了犯罪場面,呈現給觀眾的是一場視覺盛宴。
而《掃毒風暴》的觀感,來自于它的真實感。
在人設上,無論是正派,還是反派,都性格鮮明,有血有肉。
在尺度上,劇中的很多橋段,采用的是暗色調的畫面
這樣渲染之下,將犯罪分子的“黑”和“狠”,刻畫得淋漓盡致。
而且還原了90年代氛圍,讓懸疑感與驚悚感并重,視覺沖擊強烈。
在話題上,展現了國家掃黑的決心和鐵腕手段。
一個個不畏兇險、始終維護正義的無名英雄,不懼危險沖向黑暗。
整部劇宛如紀錄片,仿佛在宣告正義不會缺席,對黑惡勢力的斗爭必會進行到底。
在我看來,《掃毒風暴》將成為年度劇王。
第1名:《藏海傳》
《藏海傳》的播出,拿下了央視近五年古裝劇的收視第一。
而且該劇還在190個國家或地區播出,登頂了最受歡迎的電視劇榜。
估計很多觀眾以為,這部古裝權謀的火爆,多半是源自肖戰。
事實上,它的真正魅力,還在于它的故事,滿足不同觀眾的口味。
一方面,是它的雙線權謀復仇。
明線,是藏海(肖戰 飾)以風水師身份,調查當年滅門真相并完成復仇。
暗線,是揭露權謀棋局,協助大雍消弭了戰爭,保護家國和人民。
另一方面,是它的復雜人性構建。
藏海的身上兼具家國大義和悲憫身世的底色,跪而不卑”、“雪夜弓腰獨行”等細節傳遞破碎感。
雖然時代架空背景,但是從故事中能夠看到不少真實歷史的影子。
小到衣服的設計,大到建筑的風格,都參考了真實的歷史。
所以,《藏海傳》以數據、文化、社會影響力的三重破圈,成為2025年國產劇集工業新標桿。
以上就是2025年上半年,央視口碑最好的10部國產劇。
看了一眼央視下半年節目單,還有很多精品佳作即將與觀眾見面。
那么,在各位觀眾的心中,最佳的10部央視劇又是哪些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