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是個大家族,生物學上管它叫牡蠣科,全球有二百多種兄弟。
平時海邊常見的那種殼厚實、表面坑坑洼洼、還長著小刺的,多半是大連灣牡蠣或者近江牡蠣。
這類生命力頑強,不管咸水淡水,淤泥灘涂還是礁石縫,生長環境差也能活,吃起來那股子“海腥味”可能比較重。
經常掛在嘴邊的生蠔,就得提名另一種了——長牡蠣。
殼薄得像層玻璃紙,表面光滑,跟抹了一層蠟似的。
個頭能長到成年人的巴掌那么大,殼的邊緣又薄又鋒利,刮胡子怕都行。
只能在干干凈凈的咸水和淡水交匯的地方養,水質得好,鹽度還得剛剛好,差一點都養不活。
長勢慢,沒個兩三年功夫,長不成氣候,產量低,身價自然就金貴。
普通的牡蠣,殼上沾滿泥、還帶著粗糙毛刺的,一大捆一大捆地堆在泡沫箱里,跟土豆似的碼著。
生蠔待遇可大不一樣,單獨放在白色的專用保鮮盒里,殼面干凈得發亮,水靈靈的。
還用濕毛巾仔細蓋著,生怕它們干巴了。
吃法那更是天差地別,普通的牡蠣燉湯時,抓一大把枸杞放進去去腥提鮮,還得加點當歸。
相反好的生蠔,吃的就是那口原汁原味的鮮甜。
用小半片檸檬擠點汁,或者點兩滴紅醋,味道就鮮得眉毛都要掉。
營養價值:優質生蠔每100克里面,鋅的含量高達71毫克。
普通的牡蠣每100克鋅含量大約只有9毫克。
現在一眼就能分清門道:那殼摸著硌手剌肉、灰頭土臉的,多半是親民實惠的牡蠣;
掂在手上輕飄飄、對著光能透亮、表面像瓷碗一樣光滑的,那肯定是身價高貴的生蠔。
無論是物美價廉的牡蠣,還是身嬌肉貴的生蠔,吃進嘴里的那份鮮美,才是最暖心的滋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