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記者會上拋出一則重磅消息:美國將對超過150個體量較小、與美國商業往來有限的貿易伙伴統一加征關稅。政策細節尚未完全落地。
消息一出,輿論場迅速掀起波瀾——美國此前已向日本、韓國、巴西等20多個國家發函,宣稱將從8月1日起對這些國家征收20%-50%不等的關稅,為何唯獨跳過中國?是美國真的“網開一面”,還是在醞釀新的策略?
特朗普(資料圖)
要理解這場“差別化加稅”,得先看特朗普政府的算盤。從他近期的公開表態看,所謂“對等關稅”本質上是把貿易政策工具化。在他眼里,這些“小體量、低關聯”的貿易伙伴“沒有還手能力”,加稅既能收割利益,又能避免與大經濟體正面沖突。但現實是,全球市場早已不是20年前美西方“一家獨大”的局面——俄羅斯的能源、中國的制造、印度的人口,加上分散的中小經濟體,這些曾被美國視為“配角”的角色,如今正用各自的方式抵抗單邊施壓。
特朗普的“算盤”里,中國顯然分量更重。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貨物貿易國,中國市場的規模與韌性讓任何試圖“脫鉤”的舉動都代價高昂。過去幾年,美國對華加征關稅的結果早已驗證:中國不僅扛住了壓力,更通過產業升級、市場多元化鞏固了全球供應鏈地位。這種情況下,特朗普政府選擇暫時“不提中國”,更像是策略性調整——避免在150國加稅的同時激化與中國的矛盾,為后續談判留空間。
這種“緩兵”意圖,在美國官員的近期動作中愈發明顯。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接受采訪時明確放風:“中美將在8月初就經貿問題展開會談,我和財長貝森特、貿易代表格里爾將共同參與。”盡管中方尚未確認具體安排,但從美方急于釋放信號的態度看,這場會談被寄予厚望。
特朗普(資料圖)
不過,對話能否取得實質進展,關鍵要看美方是否有誠意。過去幾年,中美經貿談判的波折早已說明:單方面施壓、極限博弈換不來成果。正如中方多次強調的,對話需要解決問題,而非當作政治表演的舞臺。若美方只是想借會談緩解國內壓力,甚至繼續搞“選擇性加稅”的套路,這樣的對話注定無疾而終。
再看150國加稅政策的落地細節,更藏著特朗普政府的矛盾。一方面,他聲稱“稅率尚未確定”,另一方面又暗示可能在10%-15%區間。這種模糊表態,既是對目標國的威懾,也是對國內不同利益集團的妥協——制造業團體希望高稅率保護就業,零售業則擔憂成本轉嫁影響消費。但無論最終稅率如何,這場“無差別加稅”都會加劇全球市場動蕩:產業遷移加速、貿易壁壘增多、美元信用持續承壓……這些后果,美國自己也難以完全掌控。
特朗普(資料圖)
對于中國來說,無論美方如何調整策略,堅持平等、互惠、尊重的對話原則不會變。市場有句老話:“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如果美方真想談出成果,就該拿出實際行動——取消不合理限制措施、糾正錯誤做法,而不是搞“加稅+談判”的雙重套路。畢竟,全球早已不是美國說了算的時代,任何試圖“收割”他國利益的行為,最終都會反噬自身。
現在的問題是,特朗普的“150國加稅計劃”會走向何方?中美8月的會談能否打破僵局?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要等政策落地、對話展開后才能揭曉。但可以確定的是,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正在上升,而中國在應對這場變局時,始終保持著清醒與定力——既不被短期壓力擾亂節奏,也不放棄推動合作的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