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特朗普在接受采訪時稱“不站在任何人一邊”,但此前被曝曾鼓動烏方打擊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白宮以“斷章取義”回應。這場圍繞俄烏沖突的“口水仗”,正將局勢推向更危險的邊緣。
特朗普的表態像一團亂麻。他公開說“不站在任何人一邊”,轉頭就被爆出與澤連斯基通話時的“私下提問”:“你能打擊莫斯科嗎?能同時打擊圣彼得堡嗎?”澤連斯基當時回了一句“只要給武器就行”。白宮急著撇清,說這是“斷章取義”,但沒否認通話本身——這就相當于默認兩人確實聊過“打擊俄本土”這個話題。
特朗普(資料圖)
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口無遮攔”。早在他與普京通話被批“糟糕”后,就有知情人士說他“憋著口氣”,覺得要讓俄羅斯“疼一疼”才肯談。之前他還放話,若普京50天內不簽停火協議,美國要加征100%關稅。現在看來,這“100%關稅”可能只是前菜,真正讓俄羅斯警惕的,是他反復試探的“軍事選項”——哪怕自己沒動手,只要釋放“允許烏打莫斯科”的信號,就足夠讓俄方神經緊繃。
俄羅斯的反應比想象中更激烈。外交部副部長里亞布科夫在莫斯科直接放話:“任何對俄設條件、下最后通牒的企圖都不可接受。”他強調,俄羅斯“不可動搖”地堅持談判優先,但前提是西方別“耍花招”。更直白的是另一位副外長格魯什科——他說美國通過北約給烏克蘭遞武器,“明擺著對和平沒興趣”。
特朗普(資料圖)
俄方的憤怒不是沒來由的。最近半個月,俄軍明顯加大了對烏的軍事壓力。前不久,俄軍出動了597架無人機,創下今年單次襲擊規模之最。這些無人機里,有能掛90公斤炸藥、飛1500公里的“目擊者”自殺式無人機,專門盯著烏克蘭西部的基礎設施砸。用軍事專家的話說,這種“低成本、高頻率”的打法,俄羅斯能撐很久,烏克蘭卻扛不住——畢竟每炸一次,烏方的電力、交通網就多一道窟窿,修復成本遠超俄軍的無人機消耗。
烏克蘭的日子確實不好過。烏最高拉達(議會)投票通過了再次延長國家戰時狀態和軍事動員90天的決議,到11月5日才到期。這是沖突升級以來,烏方第16次延長戰時狀態。議員們投贊成票時應該清楚:戰時狀態每多一天,民眾的生活就多一分緊張,經濟恢復就多一分阻礙。但他們更清楚,如果不延長,烏軍的武器裝備、人員補充都會受影響——畢竟現在烏軍的裝備很大一部分靠西方援助,而西方的耐心正在被特朗普的“極限施壓”耗光。
這場博弈里,最尷尬的可能是美國盟友。英國《金融時報》爆料的同一天,英國媒體被質疑“拆特朗普臺”。可仔細想想,英國這么做未必是“反水”——畢竟美英再“親”,也不愿看到局勢失控。俄羅斯要是真被激怒,直接動手打烏克蘭縱深目標,甚至引發更大范圍沖突,歐洲首當其沖遭殃。英國媒體這時候“爆料”,更像是在給特朗普提個醒:“別玩過火,我們都擔不起這個責任。”
特朗普(資料圖)
中國在這件事上態度一直很明確。中方多次說過,俄烏沖突要靠對話談判解決,激化矛盾、擴大對抗沒有出路。現在的局勢,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特朗普的“極限施壓”、俄羅斯的“以硬對硬”、烏克蘭的“被動應對”,每一招都在把局勢往更復雜的方向推。中方作為負責任大國,愿意為停火談判搭平臺、傳信息,但前提是各方都得有誠意——而不是嘴上喊著談判,手里不停遞武器、放狠話。
現在的問題是,特朗普的“50天期限”快到了。普京會妥協嗎?顯然不會——俄方已經說了,“外交途徑行不通,特別軍事行動繼續”。澤連斯基能拿到足夠的武器嗎?難說——美國國會還在為援烏法案吵得不可開交,最慘的是烏克蘭民眾,他們要面對的是無人機炸不完、戰時狀態延長的日子,還有越來越不確定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