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大家一個不好的消息,那就是明日就要入伏啦,三伏天可是一年中最熱、最潮濕的時段,在這個特殊時期,咱們得格外注意。
那如何才能平穩(wěn)度過這段難熬的時光呢?
建議大家遵守傳統(tǒng),在入伏期間記住“1要躲,2要吃,忌3樣”!
這些都是老祖宗的智慧,提醒我們順應時節(jié)、守護健康的好方法,接下來就給大家仔細講講。
1要躲:躲高溫時段
為啥要躲呢?三伏天里,太陽那叫一個毒,上午10點到下午3點這段時間,地表溫度高得離譜,紫外線也特別強。
在這個時間段外出,很容易中暑,還可能被曬傷。
老人、小孩和身體弱的人,更得避開這個“毒日頭”。要是必須出門,那帽子、遮陽傘、防曬霜、冰袖這些防曬裝備可得備齊咯。
打工人也別硬扛著,能避開這個高溫時段辦事就盡量避開。
實在沒辦法,那就做好防護措施,回來后趕緊喝點淡鹽水或者綠豆湯,補充水分和電解質(zhì)。
還有啊,別以為雨后涼快就放松警惕,雨后空氣濕度大,熱氣散不出去,這個時候外出,也容易中暑。
2要吃:吃餃子和雞肉
吃餃子
“頭伏餃子二伏面”,這可是北方地區(qū)流傳已久的習俗。
餃子,是咱們傳統(tǒng)美食,有著“元寶藏?!钡拿篮迷⒁?,在頭伏這天吃餃子,寄托著人們對家人安康圓滿、平安順遂的祈愿。
而且,三伏天里人們胃口不太好,餃子的餡料豐富多樣,能激發(fā)食欲。
以新收小麥磨成的面粉做皮,用應季蔬菜調(diào)餡,營養(yǎng)又美味,還能補充身體在三伏天里的消耗。
吃伏雞
在南方一些地方,像南京等地,就有入伏吃雞的傳統(tǒng),民間還流傳著“入伏吃只雞,安康一整年”的說法。
三伏天出汗多,不僅水分流失快,營養(yǎng)也跟著大量消耗,再加上天熱,大家食欲普遍不佳,身體很容易“入不敷出”。
雞肉富含蛋白質(zhì)、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等營養(yǎng)成分,經(jīng)過小火慢燉煲成雞湯,既能開胃生津,又營養(yǎng)滿滿,特別適合在三伏天里食用,幫助我們平安度伏。
除了吃雞,還可以吃鴨肉,而在廣西就流行吃狗肉,特別是荔枝狗肉是當?shù)靥厣朗?!另外有些地方則是吃羊肉,喝羊肉湯等!在你家鄉(xiāng)是吃什么呢?
忌3樣:忌生冷、辛辣、油膩食物
第一:忌生冷食物
“伏天一口冰,腸胃三日驚”,這話可一點不假。三伏天雖然外面酷熱難耐,但人體脾胃反而容易虛寒。
這個時候要是猛灌冰水、狂吃冰西瓜、把啤酒當水喝,腸胃可受不了,馬上就會“罷工”,出現(xiàn)拉肚子、胃絞痛等癥狀。
大家可以多喝點綠豆湯、紅豆薏米湯、冬瓜湯這些清熱解暑又養(yǎng)生的湯品。
就算是吃西瓜,也最好吃常溫的,或者稍微冷藏一下就行,千萬別吃剛從冰箱拿出來的冰西瓜。
第二:忌辛辣食物
三伏天本就燥熱,再吃辣椒、生姜、大蒜、麻辣火鍋這些“火氣沖天”的食物,無疑是火上澆油。
吃多了辛辣食物,容易口干舌燥、嗓子冒煙、臉上長痘,難受的還是自己。
雖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但入了伏,姜也得少吃,不然到了秋天,秋燥會更嚴重。
第三:忌油膩食物
天熱的時候,人的胃口差,腸胃功能也相對較弱。這時候要是還吃紅燒肉、炸雞、油條這些油膩食物,不僅會覺得膩得慌,還會導致消化不良,讓人渾身沒勁兒。
三伏天的餐桌上,清爽的蔬菜瓜果,比如黃瓜、絲瓜、冬瓜、桃子等,還有清蒸魚、白灼蝦、雜糧粥這些清淡又營養(yǎng)的食物,才是主角。
另外要注意,伏天雖熱,但“貪涼”是養(yǎng)生大忌。人體在高溫天里,毛孔處于張開狀態(tài),過度貪涼易讓寒氣侵入體內(nèi)。
建議大家空調(diào)別開太低,也不要空調(diào)對著身體直接吹。晚上睡覺千萬別不穿衣,也別對著風口直吹,尤其注意腰腹、膝蓋等部位保暖。
伏天宜喝溫涼的綠豆湯、冬瓜湯,用溫水洗澡,通過自然出汗排濕排毒。順應時節(jié),少貪涼多養(yǎng)陽,才能安穩(wěn)過伏天。
三伏天雖然難熬,但只要咱們遵循老祖宗的經(jīng)驗,做好“1要躲,2要吃,忌3樣”,順應天時,就能安穩(wěn)度過這個炎熱的季節(jié),保持身體健康。
大家趕緊把這些小知識分享給身邊的家人朋友,一起健康度伏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