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記者 韋衍行
工藝精湛的鎏金銅牛、不怒自威的石雕力士志文支座、琳瑯滿目的各式瓷器……近日,西夏陵申遺成功,寧夏博物館也迎來了參觀熱潮。在寧夏通史陳列中的“大夏尋蹤”展廳里,游客仿佛穿越時光,聆聽塞上江南的文明交響。
觀眾正在寧夏博物館參觀。人民網記者 韋衍行攝
這個夏天,博物館再度成為“頂流”。面對旺盛的參觀需求,多地博物館依托豐富的館藏資源,策劃精彩紛呈的展覽、開展寓教于樂的活動,讓游客能全方位感知、零距離接觸歷史文化。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近日,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博物館開館。“大漢雄風:盛世輝煌的漢文明”特展也同步開展。展覽薈萃近百件(套)文物精品,立體呈現漢文明在中央集權、民族融合、中外交流等方面的輝煌成就。
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博物館有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洛陽“五都薈洛”文化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博物館將通過建筑敘事、科技賦能、IP活化、業態創新等特色亮點,著力打造文旅融合典范,以“對話古今”的沉浸式體驗,讓游客身臨其境地感受中華文明的生生不息。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6月底至7月初,“山河永固——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革命文物展”在山西博物院、河北博物院、山東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開展,共計展出文物千余件。四省展覽主題一致,以本省文物為主,相互印證、相互補充,生動再現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從創建到壯大的偉大歷程。
云南省博物館推出原創大展“從西南夷到益州郡——戰國秦漢時期的云南”,展出文物約470件(套),其中珍貴文物超過300件,書寫了云南從“星漢燦爛”“美美與共”的西南夷到正式納入中央郡縣制管理體系的發展歷程。
在上海博物館,開展已有一年的“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依舊人氣旺盛。展覽匯集492組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時期的珍貴文物,其中超過95%以上的文物為首次來到亞洲,共同為觀眾揭秘古埃及文明面貌。
數據顯示,展覽累計接待觀眾已突破200萬人次,近七成來自外省市和海外。據抽樣統計,外埠觀眾中,逾七成為本次特展專程來到上海,帶動城市消費超百億元。
觀眾正在上海博物館參觀古埃及文明大展。人民網記者 韋衍行攝
除了精彩的展覽讓人大飽眼福之外,多所博物館還推出一系列形式多樣的特色活動,強化博物館的教育屬性,豐富游客的參觀體驗。
2025年國家自然博物館“博物館之夜”日前開幕。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博物館將在每天18:00至21:00開放夜場參觀(閉館日除外),“樓體燈光秀”“發光植物微展覽”“達·芬奇奇幻世界大冒險劇本殺”等活動將輪番登場,讓游客感受科技與文化的交融。
晉陽古城考古博物館開展瓷器修復和瓦當拓印活動,帶領孩子們走進歷史深處。無論是瓷器修復中清洗、拼接、補缺、上色,還是瓦當拓印時上紙、潤濕、刷紙、撲打上墨、揭紙,每一個步驟都充滿挑戰,讓小朋友們近距離感受文物修復魅力,體驗傳統技藝韻味。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的“光影拾夢——中國動畫經典回顧展”中,許多游客被“動畫夢工場”互動區域吸引。在這里,游客可以體驗手搖動畫機、動畫放映機等裝置;在“拾夢市集”中,博物館與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聯名文創產品也廣受歡迎,讓游客能把童年的美好“打包帶走”。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近10年來,我國年均新增200多家博物館;去年,全國博物館舉辦陳列展覽4.3萬個,接待觀眾14.9億人次。博物館事業正枝繁葉茂、蓬勃發展,持續夯實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文化自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