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價值從不在數據的刻度里,而在它抵達人心的褶皺處。
“數據真棒!”晚報編輯發來消息和文章數據的后臺截圖。
“20131,閱讀量2萬多?”我問編輯數據的含義。
“是的,還有569的轉發!”編輯告訴我另一項數據的含義。
同一篇,我貼在自己的公眾號上閱讀量只有183,不同平臺閱讀量的差距顯著,彰顯大平臺的不凡。
我挺高興,想起第一篇10萬+公眾號爆文帶來的巨大驚喜,記得那時的后臺數據閱讀量70萬+,打賞金額3000多元,讓我興奮了整整一周。
現在的我對數據沒那么在意,現在的我,見山是山。文章還是那篇文章,閱讀量不管200還是20000,我對它是同樣的喜歡。盡管兩者呈現的數據有超過百倍的差異,但核心數據,即真心欣賞且能共情的讀者,我想數量大體一致,約為兩位數。
早先網上有個故事廣為流傳,說同樣一瓶礦泉水,在五星級酒店的售價是超市的10倍,因為環境有溢價,由此推出結論,人要給自己選個好地方待著。但人亦如水,出廠之后怎么知道自己被運往何處?如果命運任由自己選擇,所有的礦泉水都會選五星級酒店,甚至七星八星頂奢酒店,那超市里就沒有礦泉水了。
但超市需要礦泉水,它是人們的日常所需,它不能只出現在高端場所,作為風花雪月的標配。在沙漠中、在戰壕里、在淡水匱乏之地,人們更需要礦泉水,它是救命水。所以水最大的價值不在其標價,而在其發揮的作用。在五星級酒店它標價高,在餐桌上卻常作為“配角”存在,搭配咖啡或紅酒;在超市里它標價低,倒是生活的主角,人們買來解渴、做飯或泡茶,必不可缺;而當它抵達沙漠或戰區,因為能救命,變成無價。
人又何嘗不是如此,作家的名氣有大小、稿酬有高低,而當他的思想通過文字傳遞,給糊涂的人當頭一棒、給處于絕望中的人希望、給感到寒涼的人溫暖……這些無形的文字力量超越了有形的外顯數據,更具價值。
我還是我,不因閱讀量高是更好的作家,也不因閱讀量低是蹩腳的寫手。如果我是一瓶水,我只希望自己能抵達沙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