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界面新聞報道,2025年7月,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向媒體透露,美方計劃8月初派代表團與中方就經貿問題展開磋商。
特朗普政府近期動作不斷。4月,他簽署行政令推行"對等關稅",要對所有不對美國實施零關稅的國家征收最低10%進口稅,沒多久,又以"平衡市場影響"為由暫停90天,原定7月9日結束的暫緩期,硬是拖到了8月1日。如今,特朗普公開表示要瞄準全球近150個體量不大卻維系供應鏈關鍵節點的國家,準備開征10%-15%統一關稅——從東南亞電子零部件產地到拉美農產品出口國,再到非洲稀有礦產國,這些被美國視為"無資本挑戰但支撐全球化低成本"的國家,成了新目標。
特朗普(資料圖)
但有個國家沒被特朗普在這輪加稅名單里"點名"——中國。有人猜測,難道美國要對中國"網開一面"?
其實不然。特朗普政府現階段不對中國加稅,更像是暫時收手。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市場規模龐大,產業鏈完整度高,美國若現在全面施壓,只會兩敗俱傷。與其說"網開一面",不如說是"緩兵之計"。
美國近期一系列動作能看出端倪。一邊對150多國加稅,一邊讓商務部長主動放風8月訪華,還拉上財政部長和貿易代表同行。這說明美國想穩住中美關系,避免刺激中國破壞談判氛圍。畢竟,中美作為全球前兩大經濟體,對話合作對雙方都有利,美國也需要通過溝通為后續博弈留空間。
但美國從未放棄單邊主義。特朗普之前對20多個貿易伙伴發過"最后通牒",稱8月1日起要征20%-50%高關稅,暫緩期一延再延,本質是為美國產業爭取緩沖時間。這種"選擇性加稅"的策略,暴露了美國的真實意圖:先收割中小國家,再騰出手應對更難啃的"骨頭"。
特朗普(資料圖)
對中國來說,中美經貿對話要的不是"走過場"。中方多次強調,對話要解決問題、取得成果,不是用來對外炫耀的政績。如果美方只是想借對話提升政治聲望,讓中國當"背景板",那注定沒結果。中國人講究"有事好商量",但前提是平等尊重、互惠互利。
美國加稅的底氣從哪來?表面看是"保護本土產業",實則是政治考量。特朗普需要塑造"強硬反外部剝削"的形象,吸引選民支持。中小國家沒議價權,就成了"軟柿子"。但這些國家也不是任人拿捏的——全球南方國家經貿合作越來越緊密,東盟、非盟、拉美Mercosur組織都在加速"去美元化",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拉動的多極化貿易趨勢明顯,美國單邊加稅只會讓更多國家轉向其他合作伙伴。
回到中美經貿對話,8月的會面能不能成?關鍵看美方誠意。如果只是重復老調,拿不出實際解決方案,對話難免流于形式。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美貿易額雖受前期摩擦影響,但仍保持穩定增長,這說明兩國經濟互補性強,合作空間大。但合作的前提是相互尊重,不是單方面施壓。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對150多國加稅的動作還在繼續,全球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在增加。對中國而言,既要保持戰略定力,做好應對長期博弈的準備,也要抓住對話機會,推動中美經貿關系回到正軌。畢竟,全球經濟是一盤棋,合作才能共贏,對抗沒有贏家。
現在的問題是,美國真能放下"收割心態"嗎?8月的會面會不會又是"雷聲大、雨點小"?這些問題的答案,要看美方接下來怎么行動。但有一點很清楚:中國不會因為美國暫緩加稅就放松警惕,更不會因為對話傳聞就改變原則。平等協商、互利共贏,始終是中方不變的底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