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壹度Pro
美團出來喊話了,不過不是王興,而是他的小弟王莆中。
這是王莆中的第一次公開訪談,也是過去八年美團核心層的首次公開訪談。在劉強東與媒體訪談后,這次訪談有點輿論攻防的味道。
掌管著美團核心本地商業集團的王莆中,曾隔空喊話劉強東。這次在晚點的采訪中,直言不諱的回應了關于京東、餓了么等友商的問題。
在壹度Pro看來,王莆中的意思有三點,一是你們幾家別來搶外賣市場蛋糕了,這塊蛋糕不好搶,賺的是辛苦錢。二是,眼下你們訂單的增長都是泡沫,不代表未來能贏,別被數據騙了。三是,雖然你們錢多,但你們要戰,美團奉陪到底,且能以更低的成本迎戰。
不論最終戰況如何,王興應該早能料到今天的局面。因為美團從來都不是面對某個敵人,而是一眾對手。
這是美團的業務結構造成的局面,基于王興的三橫四縱理論,美團的業務包羅萬象,多元化布局。好處是業務協同,加深企業護城河,還能高低頻流量與利潤互補。缺點就是注意力分散,四面樹敵。
外賣領域有餓了么、京東;即時零售領域有阿里、京東等一眾電商平臺;酒店商旅平臺有攜程、抖音;共享單車有哈啰。每一個都不是善茬,每一個領域都需要時刻謹慎。
京東已經嘗到了甜頭,現在,一邊拓展供應鏈,一邊靜待美團和阿里的戰況,尋找機會。拼多多和抖音也在伺機而動,還有攜程這樣的玩家。不排除這幾家輪番上陣,用車輪戰的方式消耗美團。
如果出現這種局面,美團過去積累的優勢可能會被瓦解。
現在這幾家巨頭,就像短視頻平臺上的帶貨主播,制造爭端,吸引流量,盤活各自的生意,順便搶下即時零售的山頭。
這是一場誰輸誰出局的戰爭,每家巨頭都敢下注。
01
其中,最敢下注的是馬云。
從現在來看,劉強東高調入局外賣這步棋走得太高明了——進有增量,退有流量。劉強東說得很清楚:“做外賣虧的錢,比去抖音、騰訊買流量劃算”。
馬云肯定也明白,與其每年花成百上千萬去引流,不如砸錢補貼用戶。
阿里上來就是大陣仗:調整組織架構,重用蔣凡,統一戰線,重新把外賣當成主營業務,還并進了淘寶app里。吳泳銘的內部信如此概括這一系列變化:“集中目標,統一作戰。”
雖然餓了么過去都在虧錢,好在有現成的外賣配送網絡,好在它和美團是唯二有這個實力的平臺,更好在阿里有錢,2024年破千億的凈利潤,這是撒錢補貼的底氣。
阿里參戰的時機也不算晚,恰好是京東和美團把外賣大戰的熱度推成全民輿論焦點的時候,砸出去的每一分錢都能聽到響兒。
淘寶把外賣業務拿過來的原因也很簡單,外賣是高頻次消費,能直接拉動電商業務。京東已經證明這個思路有效。
為此,淘寶閃購在7月初宣布,在未來12個月內提供總規模500億元的補貼。這把劉強東點的那把火燒得更旺了。
馬云足夠重視美團,達到了秀肌肉的目的,更表露了想贏的決心。
阿里不怕燒錢補貼,美團和京東每年的利潤都是四五百億人民幣,而淘寶每年的經營利潤超過1500億人民幣,另外阿里云已經成了另一個現金流。阿里有充足的資本去搶時間,來串聯內部各個版塊,搭建倉儲、供應鏈體系,還能消耗對手的現金流。
從戰略層面上講,阿里不落下風,甚至是有優勢的。面對阿里這樣的對手,王興必須得更加謹慎。
02
當下,美團的配送網絡在全行業中肯定是最靠譜的,配送時效也是最穩定的。但是這些都是長期基本面的優勢。
在補貼面前,這些優勢短期內可能占不到上風。短期內,消費者還是選擇補貼力度最大的那家。王興肯定不想看到阿里像京東一樣討到便宜,否則幾家巨頭都會一哄而上瓜分外賣市場。
在劉強東宣布進軍外賣后,近幾年一向行事低調的王興,在財報電話會上明確撂下“狠話”:美團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來贏得這場競爭。
王興還說,“我感覺目前發生的情況很有趣——這里出100億,那里出100億,仿佛每個互聯網參與者都愿意在這場比賽中投入巨額資金。這說明最終的贏家將獲得巨大的市場價值,而美團決心成為這一市場贏家。”
對美團來說,外賣是必須守衛的主業,要不惜一切代價去贏,只能跟著砸錢下注。美團為了保住自己外賣的主業,已經逐漸舍棄社區團購。
目前美團閃電倉數量達到3萬個,支撐小象的前置倉,也從原來的400平小倉升級為超800平大倉。美團大刀砍掉優選后,重點押注小象,做大閃購品類,這也反映出美團的重心正從社區團購轉向全面構建“萬物到家”的即時零售基礎設施。
美團擁有強大的履約能力及數字技術不斷加持的運營效率,有贏下的優勢;京東多年來構建的以“一體化供應鏈”為核心的品質履約能力,其在品質外賣及高履約品類市場優勢突出;而阿里的履約能力雖然是短板,但其擁有的強大資金實力和商業生態也不容小覷。
當線下與線上的邊界高度模糊,電商、零售與本地生活也將串聯成一個整體市場,這是一場沒有邊界的戰爭。
美團提出“30分鐘送萬物”,想想3C產品、家電、服裝等都不要等,都在30分鐘內送到用戶家里。馬云就說,消費者在半個小時之內買到東西,不會花三天或者七天去等。因此,美團不僅會搶京東、阿里、抖音等電商們的生意,也會搶奪線下購物中心的生意。
這是一場誰都可以贏的戰爭,稍微不留神可能就被對手超越。
那美團能贏嗎?
03
配送是美團的核心能力,也是最適合引入機器人技術的場景之一。目前,美團投資了不少于七家機器人公司。通過布局,美團將其服務機器人應用擴展至酒店、樓宇、醫療等領域。
在這場智能機器人的創投浪潮里,王興可以說是智能機器人投資第一人。
在投資之外,美團也早在2022年11月便成立了深圳市美團機器人研究院,致力于無人機、自動駕駛、具身智能等機器人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由美團副總裁、無人機業務負責人毛一年任美團機器人研究院理事長兼院長。
王興認為,機器人作為一種智能化的硬件很重要,在包括機器人在內的各種先進技術的驅動下,生活服務領域還有巨大的潛力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他還認為,無人機、機器人這樣的基礎設施,在AI時代能發揮更大的價值。所以美團格外重視AI。
AI 2.0浪潮剛起時,王興就以個人身份入股了王慧文創立的光年之外;王慧文病休后,美團將光年之外整體收購,團隊部分成員并進集團內部。
隨后,美團戰投與龍珠資本又投資了智譜AI、月之暗面、影眸科技等國內頭部AI公司,覆蓋從基礎大模型到3D生成的關鍵技術鏈條。
在內部,美團推動AI at work(用AI提升內部員工效率與運營能力)、AI in products(打造全新的AI原生產品,將用AI改造現有2B和2C端的產品和服務)、Building LLM(持續加大投資,構建內部大語言模型),全面推行用AI驅動工作內容。
王興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是一家連接線下業務和線上世界的科技公司。在AI時代,我們將繼續扮演這樣的連接者角色,實現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間的連接,這是我們的強項所在。”
阿里曾在股東信里提到的八個字,與王興的話有異曲同工之妙,“用戶至上,AI驅動”。“用戶至上”指的就是電商業務,“AI驅動”就是“AI+云”,加大AI和云計算基礎設施建設,AI基礎模型和AI原生應用,現有業務的AI轉型升級。
在王興、馬云眼里,AI既是現有業務增長的核心動力,也是未來的變革力量。不同的是,阿里已經通過AI賺到了錢,而美團還在當投資在花錢。
在供應鏈和基礎設施端,美團無疑是占優的,提前布局機器人和無人機等也使得王興更有底氣。不過現在很難看清雙方的絕對優勢,這也意味著這場即時零售大戰還將持續。
04
“晚點”在采訪王莆中時有個問題很直接,“這場外賣大戰會如何結束?”
王莆中說,“一種是以一方被吞并或被徹底擊敗而告終;另一種雙方僵持然后議和,例如之前滴滴和快的打,Pony(馬化騰)和馬云互相喊話,但我們可能回不到那個階段了;第三種是來自更高維度的力量,你們幾個別打了,差不多得了。”
高盛則推演出三種結局:或美團守擂成功,阿里、京東拿下其他份額;或阿里、美團雙寡頭;或最終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無論最終格局如何,可以確定的是,外賣、即時零售以及整個本地生活領域,競爭將長期存在。
就在王莆中的采訪出來,京東外賣也喊話,“好生意,不靠燒出來,更不靠刷出來。可持續才是真增長。”京東還表示,京東外賣對用戶的百億補貼仍在繼續。上周六,阿里和美團各自創新高后,馬云要求淘寶閃購“穩定在8000萬單”。
在京東、阿里繼續補貼用戶的時候,7月17日晚,美團在社交媒體賬號上發文,在有關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美團騎手養老保險補貼推廣至全國,向京東給外賣員上五險一金的道德高地進軍。
王莆中說,最差的結果是,“真正的贏家或許是不在場的第三方,如抖音或拼多多。”
據說拼多多也下場加碼即時零售了,在上海等一線城市秘密實驗自建商品倉庫,最快將于今年8月正式上線即時配送服務。抖音也對其外賣業務“隨心團”的上海準入要求做出調整,商家需以定向邀請的方式入駐,且必須為“品質商戶”。另外,2025年“隨心團”餐飲外賣核銷部分,平臺將給予商家全年100%返傭。
看來,即時零售這場大戰,美團躲也躲不了,王興掛不了免戰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