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普陀區一家麥當勞店里,總能看到十幾位老人天天來打牌。這些老人冬天來了避寒,夏天來了避暑,每回進店都不點東西就占座。有顧客說他們分別坐在四五個桌上打牌,吵得在那的孩子們都不敢吃飯。這事傳網上了,有人說得難聽,說老人們倚老賣老;也有人說商家太軟弱,不該讓他們一直待著。
麥當勞工作人員說他們其實早已發現這個問題,但一直沒敢直接趕人。有員工私下抱怨,老人們每天從早坐到晚,不消費反倒還帶零食進來吃。有次服務員提醒過一位老人,結果對方指著服務員的鼻子罵,“你們能把我怎么樣”。
儲先生是常客,上個月帶女兒來過一次。女兒被牌桌上的聲音吸引,一直盯著看。儲先生說本來想給孩子買個漢堡,看到桌子全被占著就走了。后來去另一家店,看見同樣的情況,一群老人坐在里邊抽煙、打牌。
網友議論分成兩派。有人痛批老人素質低,說“免費棋牌室還嫌不夠舒服?”。也有網友同情店家,說“不讓進怕被別人罵不給老人避暑,讓他們進來又嚴重影響生意”,表示也很無奈。
這家麥當勞每月房租加上人工成本得幾十萬。員工說因為這幾張桌子被占,每天至少損失上千塊營業收入。但公司總部沒對這方面下過硬性規定,只能由各店自行處理。
類似情況在別城市也有過。成都去年有家奶茶店貼了告知單,寫著“不消費的人只能坐半小時”。當時網上吵翻天,說年輕人不懂得尊重和體諒老人。最后店主只好撤下告知單,但暗地里還是會提醒沒買東西的客人。
現在,麥當勞桃浦店經理找了社區民警求助,警察來了兩次,但問題都沒解決。有次民警警告老人們坐著可以,但別太吵,不要影響人家做生意,但第二天他們還是一切照舊。民警也很無奈,說這事只能靠協商,沒法強制處理。
老人們自己倒是滿不在乎。有位王伯被問到為什么不花錢,他說:“我們又不是沒來買過,去年中秋節還打包了全家桶”。其他人笑著打趣,說這里空調好,外面曬得慌。
店長私下也找過幾位老人談話,提出可以留一張桌子讓他們休息,但別影響別人。結果老人們聯名寫紙條給店長,上面按了十幾個手印,說要是趕人就去媒體告狀。最后,店長只能妥協。
有熱心顧客提議,能不能在附近公園搭個涼棚讓他們去?但老人們不愿意,說公園蚊子多,下雨還得跑。還有人說子女下班后會來這兒接他們,圖個方便。
這事拖到現在,麥當勞總部也發了內部通知,要求各店要統一管理標準。但具體怎么做還在商議,怕公開處罰會引起輿論反彈。員工們透漏:可能以后會推出“公益座位”,但需要登記身份證和限制使用時間。
社區居委會出面調解過兩次,第一次讓雙方坐下來談,結果老人集體離開表示抗議。第二次請律師到場,律師說商家有權維護經營秩序,但執行時得注意方式和方法。
有自媒體記者做了一項社會調研發現,這群老人平均年齡72歲,其中一半子女并不住在附近。他們每天固定十點到店,打牌打到晚上八點才走。有位劉奶奶說孫子搬去國外了,老伴去世后連說話的人都沒有,只有到這里圖個熱鬧,還冬暖夏涼的。
現在店里裝了幾個監控攝像頭,員工說這是為了記錄情況,準備上報總部。不過老人也不怕,有人指著鏡頭說:“拍啊拍啊,告到上面去。”
上周有顧客投訴,說地面有瓜子殼,清潔阿姨清理時和老人起了爭執。老人把瓜子殼掃回桌上,說:“你們如果不想做生意我就天天坐這,要做的話就別管我。”
這事現在還沒結論。有人說麥當勞該硬氣點,也有人說老人需要關懷。店門口貼的告知單已經換了三次,現在寫著“本店保留對顧客的最終解釋權”,但沒人知道具體含義。
有網友說:人老了不能討人嫌,做好自己才值得尊重,不然再大年紀也會招人厭。我感覺這話挺實在,做人確實得有分寸 。
還有網友說:用餐高峰期麥當勞的相關情況雖對顧客有影響,但也體現其承擔社會職能,像有人會去借宿 ,個人覺得這種社會職能算是一種溫暖的延伸。
對于此事,您怎么看?歡迎評論區留言哦!
免責聲明:本內容基于真實事件及網友討論整理創作,旨在呈現社會現象引發公眾思考。文中觀點僅為網友及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平臺立場。若涉及具體權益爭議,以相關官方處理結果及法律法規為準,平臺不對內容引發的任何爭議承擔責任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