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在線消息,華盛頓揮舞的“關稅大棒”陰影尚未散去,首爾青瓦臺的新主人李在明已悄然展開一場外交布局。7月15日,韓國總統辦公室宣布,李在明已向亞太經合組織(APEC)全部21個成員領導人發出正式邀請函,誠邀各方蒞臨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韓國慶州舉行的峰會。其中,面向中國的這一份邀請,承載著難以言喻的微妙期待——新總統似乎正期待中方高層率先踏上韓國土地。
這紙邀請并非孤立的外交姿態。就在此前數日,7月初的韓媒報道揭示,李在明政府正緊鑼密鼓推進一項重要計劃:向中國、美國、日本等十多個國家派遣特使。總統府聲明雖謹慎回避細節,卻明確強調特使人選將是“適合說明新政府國政理念和外交政策方向的人士”。這一系列動作猶如一組精妙探針,試圖在復雜國際棋局中觸碰溫度、探測空間。
李在明(資料圖)
然而首爾遞向北京的書信,裹藏著一份特殊心結。韓國政壇內部悄然流傳一種執念:2017年文在寅總統訪華后,理應由中方“回訪”才算外交禮數圓滿。因此即便面對中方對“9·3勝利日”活動的盛情相邀,青瓦臺仍猶豫不決,甚至提前釋放“李在明難以前往”的風聲,轉而以APEC東道主身份向中國發出“主場邀請”。這種對次序的微妙堅持,折射出韓國面對大國時復雜而矛盾的自尊訴求。
美國因素的巨大壓力,無疑是懸在李在明外交天平上的關鍵砝碼。當前美韓正就敏感關稅問題激烈博弈,特朗普政府難以預測的強硬作風令韓國如履薄冰。李在明雖公開強調“修復對華關系”,卻在行動上格外謹慎——他迫切需要先穩住美日韓同盟框架,摸清華盛頓的底線脈搏。一位韓國高層私下坦言:“在美韓經貿談判的關鍵時刻,任何可能被解讀為‘偏向中國’的動作都可能招致美方猛烈反彈。”韓國在東西方之間的外交鋼絲,走得步步驚心。
李在明(資料圖)
值此關頭,10月底的APEC峰會已成為李在明政府至關重要的國際首秀。這不僅是一場多邊會議,更是他向世界宣告韓國已走出“戒嚴風波”陰影、重歸正軌的戰略舞臺。若峰會成功,尤其是能促成包括中方在內的重要領導人出席,無疑將為新政府注入寶貴的國際信譽,對沖前任尹錫悅留下的外交裂痕——無論是被反復傷害的中韓關系,還是因跟隨美國制裁而凍結的俄韓互動。
李在明正面臨著一場時間緊迫的多線外交突圍戰。距離APEC峰會僅剩三個多月,他必須同時在三條戰線取得進展:穩住與美國焦灼的經貿談判,向中俄等大國傳遞可信的修復信號,還要在朝韓關系上尋求可能的突破口。這遠非當年他以絕食抗議、翻墻表決議員時的個人勇氣所能應對,而需要真正圓融的政治智慧與戰略定力。
李在明(資料圖)
慶州發出的邀請函已在途中,然而韓國新政府的外交棋局才剛剛啟幕。東道主的熱情之下,是首爾在戰略夾縫中的審慎權衡;一張張特使名單背后,隱藏著韓國渴望重塑國際坐標的焦慮與決心。當特朗普的關稅威脅猶在耳畔,李在明能否在“基石”盟友與重要鄰邦之間找到那條微妙的平衡之路?世界正注視著這位韓國新總統如何用行動破解這道復雜的外交方程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