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白宮證實79歲特朗普因腿部腫脹接受檢查,確診慢性靜脈功能不全;而前不久,拜登辦公室宣布其確診前列腺癌且癌細胞擴散至骨骼。兩人的健康動態,再次牽動公眾視線。
先看拜登的情況。拜登因泌尿系統癥狀加重就醫,檢查發現前列腺結節,最終確診前列腺癌,且癌細胞已轉移至骨骼。診斷書顯示,他的格里森評分(評估前列腺癌惡性程度的關鍵指標)達9分——這是該評分體系中第二高的等級(滿分10分),意味著腫瘤侵襲性極強。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數據顯示,前列腺癌是美國男性最常見的癌癥類型。
特朗普(資料圖)
醫學專家解釋,前列腺癌惡性程度主要看格里森評分,分數越高,癌細胞擴散風險越大。拜登的情況屬于高危范疇,但好在癌細胞對激素治療敏感。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泌尿腫瘤學教授戴維斯提到,這類患者通常采用個性化治療方案,可能結合激素療法、化療或放療。不過他特別強調,即使癌癥已擴散至骨骼,近年新型藥物和綜合療法也能顯著延長生存期,“很多患者治療后能維持較好的生活質量”。
但“擴散至骨骼”仍被醫學界視為嚴重信號。中佛羅里達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布拉姆巴特直言,骨骼轉移會增加骨折風險,也可能引發骨痛等癥狀,治療難度較早期病例大幅提升。盡管如此,拜登及其家人正與醫生評估方案,“會綜合考慮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
再看特朗普的健康動態。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的簡報會上,一份總統醫師的備忘錄引發關注:特朗普因“腿部輕度腫脹”接受全面檢查,結果顯示患有慢性靜脈功能不全。備忘錄特別說明,這是一種“良性且常見的血管疾病”,尤其多見于70歲以上人群——特朗普現年79歲,符合這一特征。
特朗普(資料圖)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究竟是什么?克利夫蘭診所研究指出,它是腿部靜脈瓣膜功能減弱的疾病,血液因重力作用淤積在下肢,可能導致腿部沉重、腫脹,嚴重時可能引發皮膚潰瘍。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補充,隨著年齡增長,靜脈瓣膜彈性下降,“滲漏”概率增加,因此老年人患病并不罕見。
不過公眾對特朗普健康的關注,并非僅因這次確診。今年6月,他被拍到登“空軍一號”時險些被舷梯絆倒,手撐臺階的狼狽畫面曾在網絡熱傳。當時白宮稱“總統每日工作強度大,此類小意外難免”。更早前,特朗普右手手背出現淤青,曾被質疑“健康惡化”,白宮則解釋為“頻繁握手導致的軟組織刺激”,并提到他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心血管預防藥物)可能加劇輕微淤青。
現在回頭看,兩人的健康狀況形成微妙對比:拜登確診的是侵襲性癌癥且已轉移,治療重點在控制進展;特朗普則是常見的老年血管疾病,雖需日常管理但無生命危險。但公眾的疑慮并未消散——畢竟兩人都已年過七旬,且都曾以“身體狀況優于對手”作為政治資本。
特朗普(資料圖)
但公眾的關注遠不止于疾病本身。當兩位活躍于政治舞臺的老人接連被健康問題困擾,人們自然會聯想到:高齡是否成為領導人履職的隱形門檻?現代醫學能否支撐他們繼續參與公共事務?這些問題背后,是對“老年政治”的深層思考。無論是癌癥還是靜脈功能不全,現代醫學都有辦法延緩進展、改善癥狀。但對公眾而言,更重要的是看到領導人健康信息的透明披露。當時間流逝不可避免,如何平衡健康管理與公共職責,或許會成為美國未來政治討論中更頻繁出現的議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