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美國國防部印太戰略最新評估出爐,直言“日本海上力量已超越英國,成為西太平洋除美軍外最具影響力的存在”。彭博社援引全球防務智庫IISS最新數字:僅2024年,日本的海軍軍費支出就同比增長27%,達到創紀錄的8.7萬億日元。與此同時,中國海軍艦艇下水總噸位突破30萬噸,穩居世界第一。亞太力量版圖正發生根本變化。美國這才警覺:在新一輪大國博弈中,真正的變數已悄然浮現。
“驅逐艦”迷霧下的航母野心
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艦艇,外表上都被冠以“直升機驅逐艦”名號,仿佛只是為了防御和巡邏。實際上,這層迷霧下,隱藏著全球最具欺騙性的造艦計劃。據聯合國武器注冊報告,2021年到2025年,日本以每月萬噸的速度,不聲不響地投放戰力——7艘準航母悄然成軍。
“出云”級、“日向”級、“大隅”級等七艘大型艦艇,排水量全部超過1.7萬噸。其中,“出云”與“加賀”兩艦單艦排水量高達2.7萬噸,堪比意大利加富爾號正規航母。這些艦艇經過模組化的“樂高式”改造,僅需18億日元即可完成升級,搭載12至18架F-35B隱身戰機,作戰半徑覆蓋整個東海與西太平洋。
日本政府對外始終堅持“防御性改裝”說法,強調反潛和災害救援功能。但美國《海軍新聞》早在2024年便點明實質:“這是二戰后最成功的軍事偽裝行動。”改裝后的甲板特意強化,艦島預留導彈引導接口,一切為航空作戰準備。
2023年,“加賀”號和“出云”號完成對F-35B的全面適配。再加上大隅級三艦的靈活改裝能力,三支完整航母戰斗群呼之欲出。每個航母群,配有2-3艘宙斯盾艦,4艘驅逐艦,3艘隱形護衛艦以及2-3艘潛艇。軍力配置已遠超“自衛”需求,具備遠洋作戰和投送能力。
日美同盟裂痕與日本戰略獨立
2024年6月,美日“利刃”聯合軍演上,日本海自艦隊首次跳過美軍指揮鏈,自主模擬攻擊解放軍水面艦艇。五角大樓內部報告坦言:“日本正在追求獨立遂行能力,減少對美軍的依賴。”實際情況遠比表面更復雜。
2018至2023年,日本以技術合作名義采購147架F-35戰機,其中42架為F-35B,專為準航母量身定制。三菱重工全面介入機體和發動機制造環節,日本工程師成功獲取核心數據,隨即啟動第六代戰機“烈風”項目。2024年,F-3原型機完成首次高速飛行測試,美方工程師承認其菱形翼身融合設計“在超音速持續機動領域已領先一代”。
與此同時,日本開始研發自主數據鏈系統,意圖擺脫美軍C4ISR體系。2025年3月,日本防衛省宣布在沖繩新建戰略雷達站,獨立監控東海和西太動態。外界普遍認為,這標志著日本軍事指揮權正加速本土化。
美國一邊試圖通過加征25%關稅制衡日本,一邊卻發現難以遏制其戰略野心。日本石破茂在國會公開強硬表態:“日本農業和核心利益絕不妥協。”美國智庫RAND報告提出警示:日本的快速軍事自主化,是亞太局勢最大不確定性。
軍工競速下的中日“海上競賽”
2025年6月,全球最大軍艦制造基地秦皇島船廠內,第四艘中國核動力航母龍骨已經鋪設。中國“福建”號常規動力電磁彈射航母完成海試,正式列編,搭載殲-35隱身艦載機。中國海軍現役艦艇459艘,年艦艇下水總噸位突破30萬噸,遠超美國、英國、日本總和。
2024年,中國055型萬噸級驅逐艦4艘下水,單艦火力可覆蓋整個西太。美國CSIS智庫認為,“中國的造艦速度和技術進步,已讓亞太各國難以望其項背。”日本的“最上級”隱身護衛艦雖號稱全球頂級,實際噸位和作戰能力與中國055型相比仍有差距。
日本方面,2025年7月2日,第12艘“最上級”護衛艦在長崎下水。該型戰艦采用全球領先的相控陣雷達與垂直發射系統,預留接口可快速更換“戰斧”巡航導彈,全部兼容美軍CEC協同網絡。2024年防衛省數據顯示,“最上級”護衛艦平均4個月下水一艘,刷新二戰后日本造艦紀錄。
“衛星星座”系統2024年實現全覆蓋,數十顆小衛星全天候監控西太每一塊海域。12式反艦導彈射程突破1000公里,地、海、空三基發射平臺全部部署。日本防衛省軍費中,海軍預算占比首次超過30%,顯示未來戰略重心將繼續向遠洋投送傾斜。
亞太格局重塑與美日中三國博弈
日本的野心不再局限于“自衛”。自2024年起,“出云”號多次攜F-35B參加南海自由航行,與美艦并肩巡弋,但指揮權牢牢在日本手中。沖繩新部署雷達站后,日本對東海動態的掌握達到前所未有的實時精度。外界普遍認為,日本不僅要維護亞太“存在感”,更在為戰略“突圍”蓄力。
美國國內航母老化嚴重,2025年五角大樓報告承認,未來兩年航母數量或降至9艘。“福特”級新航母交付一再推遲,印太部署能力被迫收縮。美軍不得不依賴日本艦隊在亞太前沿“補位”,但日本卻日益強調戰略自主。美國對日本加稅試圖施壓,卻發現日本回擊更為堅決。
中國的三航母編隊已成氣候,福建艦服役后,成為全球第二個擁有三航母作戰體系的國家。055型驅逐艦和電磁彈射航母組成的新型戰斗群,重塑亞太海上格局。中國下餃子式的造艦速度,為區域安全話語權提供堅實基礎。
2025年6月,王毅外長訪日時再次強調中日應合作而非對抗。中國國防部多次在公開場合警告,日本軍事擴張已嚴重沖擊地區穩定。日本國內輿論雖然憂慮中國“下餃子”速度,但在防衛政策和軍費投入上依然“只增不減”。
誰才是真正的“變數”?
當美國把目光從俄羅斯移至亞太時,才發現日本在戰略棋盤上已悄然“升格”。7艘準航母的編隊、獨立的衛星與數據鏈、快速增長的軍工產能,讓日本從“馬前卒”變成不可控的棋手。中國以三航母體系和萬噸級驅逐艦筑起堅實防線,亞太海權競爭進入前所未有的新階段。
美日之間的信任基礎在裂解,日本正試圖突破二戰后體系下的天花板。中國、美國、日本三國,力量消長與戰略博弈已步入“無人區”。亞太未來,懸念遠遠大于答案。美國的警覺、日本的野心、中國的實力——每一個變量都在悄然重塑世界新秩序。
參考資料:美國宣布對14國加征關稅,“美國談判團隊過于分散,無法獲得預期的貿易讓步豐收”
2025-07-08 23:38·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