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地鐵根據客流密度動態“控溫”
地鐵根據客流密度動態“控溫”,出租車、網約車須按乘客要求開啟空調……記者日前從市交通委獲悉,為了讓市民在高溫天舒適出行,交通部門全力做好服務保障。
地鐵方面,運營單位根據每條線路不同的客流情況以及車廂內乘客密度,實施動態管理,確保列車客室溫度保持在規定范圍內。線路啟用“雙溫”車廂模式,引導乘客根據自身需求選擇乘坐區域,同時結合乘客意見建議動態調整溫度設置。
針對地上車站站臺候車區、換乘通道溫度較高情況,加裝電風扇,根據現場溫度適時開啟,最大限度為乘客提供舒適的乘車環境。持續加強15號線孫河站、國展站,13號線清河站、回龍觀站以及昌平線西二旗站、沙河站等站的蒸發式冷風機系統補水與清潔工作。
為了做好防暑降溫保障,地鐵運營單位加強中暑急救培訓,發現中暑或其他突發疾病的乘客要積極予以幫助。車站提前準備好“陽光暖心箱”,內含清涼油、降溫貼、糖果等用品,方便乘客隨時取用藥品。此外,大客流車站開辟愛心通道,引導無障礙需求人士快速進站,減少站外等候時間。
公交方面,做好車載空調等設備的檢查檢修,督促駕駛員在出車前做好空調系統檢查,及時報修解決發現的空調問題。當公交車廂內氣溫達到26攝氏度以上時,開啟車載空調,并根據乘客要求或乘客密度動態調整車廂溫度。
出租車和網約車方面,車輛須按乘客要求開啟空調,保持車內溫度適宜、環境整潔。相關企業加強運力監測與調度,保障社會面運力充足,并重點確保商圈、核心區域等點位的運力覆蓋,最大限度減少乘客等待時間。網約車平臺通過高溫補貼等激勵措施,鼓勵駕駛員積極響應乘客空調需求,提升服務品質。
地鐵接觸網裝上“檢測眼”“智慧腦”
在14號線十里河站附近的隧道里,工作人員用創新設備對接觸網進行檢測。 本報記者 鄧偉攝
集成智能算法、光電傳感與激光成像等前沿科技,作業時如同為接觸網裝上高精度的“檢測眼”和“智慧腦”……近日,一款獲得發明專利的“輕便式接觸線連續磨耗測量儀”正式在京港地鐵14號線應用,通過毫米級地捕捉磨損痕跡,提升接觸網磨耗檢測的效率和精度,為地鐵安全運營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
接觸網,肩負著為列車穩定輸送電能的重任。列車運行時,受電弓與接觸網持續摩擦,接觸網磨損狀況直接關系到供電的穩定性與列車的行車安全。因此,對接觸網的磨耗檢測尤為重要。
京港地鐵經過三年多的試點打磨、數千公里的數據積累以及關鍵技術的突破,所研發的“輕便式接觸線連續磨耗測量儀”于今年7月正式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發明專利。
這臺聰明的儀器,可通過高靈敏度光電傳感器與激光成像技術,實時捕捉接觸網寬度、高度、磨耗面積及偏磨角度等關鍵參數,測量誤差僅±0.02毫米,與傳統使用行業通用的游標卡尺測量相比,精準度提升了10倍。此外,該設備可對接觸網磨耗情況進行自動化全覆蓋連續測量,每米采集超100個數據點,有效提升了檢測的全面性與準確性。
輕便式接觸線連續磨耗測量儀重量約11公斤,可沿接觸網自主移動。工作人員通過手持終端控制設備“前進”“后退”“停止”“測量”等作業,并可設定三種行走速度,單人即可完成操作。以京港地鐵14號線十里河站至北工大西門站區段為例,在夜間有限的作業時間內,以傳統人工模式完成2.2公里的接觸網檢測及維護需要2天,該設備投入使用后,可在人工維護的基礎上,輔以自動檢測,相同區段僅需1天即可完成。
京港地鐵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設備已納入京港地鐵常態化檢修體系,為地鐵安全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