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東莞市“百千萬·莞一夏”青少年兒童暑期公益服務活動已于7月14日啟動。作為今年“莞一夏”系列活動的重要內容,東莞市文化館充分整合市、鎮、村三級和共享文化空間資源,目前全市共有1000多項公益活動正在開展中,廣邀“小候鳥”等青少年兒童群體學習才藝。
“莞一夏”2025年東莞青少年藝術季通過1個市總館、33個鎮街分館、588個社區支館、192個共享文化空間,一共812個服務平臺,形成一張龐大的“文化服務網格”,吸引“小候鳥”等青少年兒童群體走進藝術,享受藝術,預計將惠及超過一百萬人次。
據統計,東莞逾千萬常住人口中,有未成年人209萬,每年還有數十萬“小候鳥”來莞過暑假。聚焦青少年群體的暑期文藝需求,由東莞市“百千萬工程”指揮辦、市文廣旅體局指導,市文化館主辦,各鎮街分館、文化服務中心協辦,納入市“百千萬工程”的“莞一夏”2025年東莞青少年藝術季給予了積極回應,將帶給青少年充實的暑假。
聚焦“我愛藝術” 解鎖暑期多元體驗
2025年東莞青少年藝術季,圍繞“百千萬工程”部署要求,統籌調動全市文化館總分館的資源力量,以更高質量的文化供給更好滿足市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兒童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等群體的新期待,提升市民對東莞的歸屬感、認同感,助推千萬人口與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榮。
活動聚焦“我愛藝術”,發揮文化館資源優勢,以藝術教育為主,以非遺、科技、自然、文學等領域的延伸拓展課程為輔,形成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多元暑期活動局面,提高青少年綜合素養。
創新活動供給模式 打造“家門口的文化館”
經過多年打造,東莞市文化館總分館體系已經形成了市-鎮街(園區)-村(社區)文化館總分館三級體系,并不斷完善1個總館、33個鎮街(園區)分館、588個村(社區)支館以及192個共享文化空間的全覆蓋網絡。
2025年東莞青少年藝術季,東莞市文化館以“1+33+588+192”的活動供給模式,聚焦“我愛藝術”主題,打造“講、游、學、營、演”五大板塊內容。其中,“講”板塊,邀請藝術家、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展講座,解讀藝術背后的文化故事;“游”板塊,推出各類研學游,串聯劇場演出、非遺展廳、藝術工坊,讓青少年走進文化館、讀懂藝術;“學”板塊,開設以藝術教育為主的多元培訓課程,內容兼顧經典與本土特色;“營”板塊,以“夏令營”的方式讓青少年在集體中成長,在藝術中收獲快樂;“演”板塊,為青少年提供學習成果展示的舞臺,讓藝術學習有收獲、有回響。
青少年藝術季活動還統一標識、統一海報、統一名稱、統一宣傳,力求覆蓋更廣、形式更豐、服務更優、體驗更佳,更接地氣、更貼民心、更有品質,成為市民期待的“家門口的文化館”。
以高品質服務助力青少年成長
在市總館的引導下,各鎮街(園區)分館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打破傳統藝術活動的單一模式,不僅開設了舞蹈、音樂、書法、美術、手工等傳統藝術培訓課程,還融入了諸多創新元素,策劃了舞獅、舞麒麟、龍舟、莞草編織等非遺活動,并積極尋求“破圈”,與農業園、展覽館、作家村合作舉辦農耕、科普、文學等內容的沉浸式體驗活動。如寮步分館聯動28個村(社區)文化支館,結合小主持人大賽,策劃了百余場活動;茶山分館針對家長暑期“看護難”的痛點,提供假期作業輔導服務;橋頭分館深入典型村,通過公益性低收費夏令營的模式,實現“公益托管+素質提升”目標。
東莞市文化館還策劃推出“文化館一日研學專線”,吸引青少年兒童走進文化館、了解文化館,現場體驗劇場優秀文藝演出展示活動、非遺展廳沉浸式體驗,以及藝術培訓體驗課程等。
打破場館邊界 廣泛發動社會力量
今年,東莞市文化館還將以青少年藝術季為平臺,廣泛發動社會力量,探索政府補貼的低收費公益服務模式,以此吸引更多文化企業、藝術培訓機構等社會力量給市民讓利,為更多家庭提供“物美價廉”的文藝產品,解決眾多家庭在暑假期間的后顧之憂,營造暖心惠民的夏日體驗,合力共筑“沒有圍墻的文化館”。
“莞一夏”2025年東莞青少年藝術季各類精彩活動將持續至8月31日。值得一提的是,活動主辦方和承辦方將在8月底舉行盛大的活動成果展示展演活動,為東莞青少年,尤其“小候鳥”群體提供展示舞臺。
(記者 馬慧敏)
(東莞廣播電視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