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 賴志凱
近日,北京市人社局正式公布首批“產教評”技能生態鏈鏈主單位名單,小米、公交集團、新東方烹飪學校等15家單位入選,標志著北京市首批15條“產教評”技能生態鏈落地。這些技能生態鏈將聚焦企業用工需求和勞動者培訓意愿,面向高校和社會推出一批優質培訓課程和權威技能證書,同時提升生態鏈內部企業吸納就業能力,為受訓合格人員提供精準就業推薦服務。目前,北京市共開發首批生態鏈特色課程52個,涉及人工智能訓練師、無人機裝調、健康照護等27個職業類別,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技能標準體系,幫助勞動者提升技能,促進技能增收。
15條“產教評”技能生態鏈覆蓋12個產業門類
北京市首批“產教評”技能生態鏈,由龍頭企業、院校機構作為鏈主單位牽頭培育,采用市場主體、院校機構、政府三方共同參與的協同工作機制,其中,市場主體出標準、出崗位、出師傅,院校機構出學生、出教師、出教學資源,政府搭平臺、出政策、出服務。經北京市區兩級人社部門實地調研、綜合評審,從首批申報的意向單位中,優選出小米、北方華創、北辰集團、公交集團、新東方烹飪學校等15家企業和院校機構作為鏈主單位,覆蓋12個產業門類,既包括人工智能、低空技術、生物醫藥等前沿產業,也包括康養、餐飲、會展、生態環保、城市運維等民生保障領域。
北京“產教評”技能生態鏈構建了“崗位需求+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四位一體的運行模式,促進產業、教學、評價銜接融通,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大對技能人才的培養投入。每條生態鏈將在兩年建設期內,聚焦企業用工需求和勞動者培訓意愿,按照“用什么、學什么”的原則,推出一批優質培訓課程和權威技能證書,面向高校和社會提供優質培訓和評價資源。同時,加大生態鏈內部企業崗位挖潛擴容,提升企業吸納就業能力,通過鏈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為受訓合格人員提供精準就業推薦服務。
鏈主單位共開發首批生態鏈特色課程52個
北京市人社局積極支持鏈主單位依據職業標準(崗位標準),聯合院校機構共同開發培訓課程,面向院校學生、企業職工等開展培訓,推動把培訓建在產業鏈上,真正解決勞動者就業技能提升的需求。
今年4月以來,北京市人社局聚焦數字經濟、低空技術、綠色能源、寵物經濟、居家服務等急需緊缺職業領域,組織龍頭企業及院校機構,大力開發技能培訓課程資源,形成了北京市首個“技能照亮前程”項目化培訓指導目錄。其中,生態鏈鏈主單位共開發首批特色課程52個,涉及人工智能訓練師、無人機裝調、母嬰照護、養老護理、健康照護、寵物服務、餐飲服務、家裝防水等27個職業類別。北京市還將不斷挖掘生態鏈企業用工需求及勞動者培訓意愿,持續征集開發并動態發布培訓指導目錄,滿足不同職業領域、不同群體、不同周期的培訓需求。
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技能標準體系
北京市支持生態鏈企業結合崗位設置、薪酬激勵機制建設等實際需要,自主開展技能人才評價,參與開發新職業和相應職業標準。鏈主企業可面向生態鏈內企業職工提供技能培訓評價服務,加速實現“培訓-評價-就業”一體化貫通,為生態鏈持續輸送適配的技術技能人才。
同時,北京市積極推動建立本地化技能標準體系,目前公布的“技能照亮前程”項目化培訓指導目錄中,已吸納首批開發的“北京家政”7個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如家電清洗、老年人照護、家庭餐制作等),以及小米MICA質量保證工程師等3條技能生態鏈的企業認證證書。依托這些具有一定行業影響力的企業認證證書,北京將試點開展“專項職業能力證書+企業認證證書”一評雙證,技能人才通過一次評價即可取得兩本證書,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技能標準體系。
支持生態鏈企業與院校聯合開展“訂單班”
北京市還支持生態鏈企業與院校共同組建企業學院、產業學院、工匠學院等,聯合開展“訂單班”“冠名班”培養技能人才,支持高校和技工院校聯合開展專業建設和青年實訓合作。為推動技能生態鏈建設成果更好惠及青年群體,北京市持續開展“技能照亮前程”職業技能培訓進校園活動,將人社部門就業創業政策、實用技能培訓課程以及適配的崗位資源打包送進高校。鏈主單位和院校機構將以暑期班、周末班等形式,定向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培訓-評價-推薦就業”全鏈條服務,切實提升青年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職業發展能力,實現技能增收。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