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全球輿情調查顯示,超過72%的受訪者認為中美互動已成為全球經濟走勢的決定性變量。華爾街日報披露,上半年中美高層熱線溝通次數創下五年新高。
特朗普掛斷中方電話后,美國對華政策“變臉”速度之快,引發全球分析師關注。北京閱兵典禮的座位分配,也被推上國際輿論焦點。
善意釋放,還是談判籌碼?
7月,華盛頓氣氛復雜。特朗普及團隊密集向中國示好。美國國務院宣布取消對華部分技術出口管制,H20芯片出口許可成為全球焦點。
美國留學簽證審批效率明顯提升,大量中國留學生獲批赴美。美國教育部數據顯示,夏季,美國高校收到的中國學生入學確認數量同比增長18%。白宮同樣公開表達歡迎中國學生,教育交流恢復活躍。
芬太尼合作領域,特朗普在公開場合罕見表達感謝。美國緝毒署報告稱,2024年底至上半年,中美聯合打擊芬太尼跨境犯罪取得階段性成效。
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數據顯示,第一季度美國因芬太尼導致的死亡人數下降7%。特朗普在多個場合強調“中方在遏制芬太尼流入美國中起到積極作用”,并主動降低此前對中國的指責語調。
白宮財政部長貝森特與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頻繁對外吹風,稱中美第三輪談判有望在八月初于第三國舉行。國會山多家智庫認為,當前美國對華釋放系列善意舉動,背后實為兩重動因:稀土供應短缺、經濟博弈升級,推動美方不得不迅速調整策略;特朗普本人為訪華提前營造氛圍,試圖在對華談判和國際舞臺上取得更多主動權。
H20芯片的出口問題,成為外界解讀美方策略的“試金石”。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公開數據表明,上半年美國對華芯片整體出口規模下降,但高端芯片出口獲得審批的數量穩中有升。
部分專家認為,H20芯片雖被美方宣傳為高端產品,實際上屬于“次等品”,美方依然牢牢掌控核心技術標準和底層專利。美方此舉既希望緩解中方壓力,又避免喪失技術優勢。
閱兵典禮背后的外交懸疑
北京九三閱兵典禮座位分配話題,因中美高層互動而引發新一輪熱議。特朗普是否出席、是否“該留一個座”,成為各國媒體追蹤焦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分析,近年來大型閱兵活動的來賓名單常常成為國際關系風向標。2025年九三閱兵,適逢多場重要國際會議臨近,全球政要行程安排高度敏感。
美俄關系在2025年經歷劇烈波動。特朗普上任后嘗試推動俄烏停火談判,但成效有限。烏克蘭堅決拒絕讓步,普京立場趨于強硬。美國國防部6月宣布,將向烏克蘭提供創紀錄規模的軍事援助包,金額達到210億美元。
特朗普政府向普京發出50天停火“最后通牒”,否則將對俄羅斯加征新一輪制裁。俄烏局勢懸而未決,特朗普與普京同臺出席北京閱兵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多名外交觀察者指出,閱兵“留座”成為象征性議題,背后反映的是各國間錯綜復雜的戰略互動。
美國白宮近期加快訪華進程規劃,相關人員流向顯示,特朗普團隊已與數十家美企高管接觸,計劃組建“訪華企業家團”,以經貿合作為核心議題。
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商會在6月至7月間分別召開三次閉門會議,討論企業代表團隨訪事宜。《彭博社》分析認為,十月APEC峰會和東盟峰會將為特朗普提供訪華“窗口期”,屆時中美或有高層會晤安排。
芯片與稀土:美國焦慮的真實底色
美國對華H20芯片出口松綁,短期內提升了中美科技交流溫度。美方標準依然嚴苛,H20芯片屬高端但技術層級相對有限。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二季度獲批對華芯片出口項目比2024年同期下降11%,但涉及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合作項目反而穩步增長。
稀土貿易成為雙邊經濟談判的核心。中國對軍用稀土出口實施管制,美軍高端武器生產線受此影響。北美防務分析機構披露,美軍20%的高端裝備項目因稀土原材料短缺推遲交付,美國國會聽證會上,多名議員公開表達對中國稀土政策的擔憂。美國國土安全委員會發布報告,警告美軍工產業鏈“過度依賴中國稀土,將影響國家戰略安全”。
美國近期嘗試通過第三國進口稀土。數據顯示,上半年美國自越南、澳大利亞等地進口稀土量同比增長41%,但整體供應缺口依舊明顯。
美國地質調查局最新風險評估指出,全球稀土市場高度集中,中國掌控全球近70%的產能。美方釋放善意的根本動力,正是因稀土供應短缺導致的產業焦慮。美國希望通過談判獲得稀土供應突破,減少對中國的結構性依賴。
芬太尼、關稅與強硬派
特朗普在芬太尼議題釋放善意,但政策層面依然充滿變數。美國對華加征20%“芬太尼關稅”并未有實質松動跡象。
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報告顯示,美國對華征收的專項關稅總額達到歷史新高,涉及高科技、醫藥、能源等多個領域。特朗普公開感謝中國在芬太尼合作方面的努力,但其后又在多個場合將芬太尼走私責任歸咎于中國。
美國國務院內部,鷹派與溫和派的政策博弈持續。外交政策理事會發布的《2025美國對華政策趨勢報告》指出,白宮核心決策團隊依然以鷹派為主。“階段性善意”被視為談判籌碼,一旦中美博弈出現新變數,美方隨時有可能恢復強硬措施。
美國媒體密集報道特朗普政府內部關于對華政策的分歧。部分幕僚主張繼續對華施壓,保持“技術封鎖”與貿易壁壘,以確保美國在全球高科技產業鏈中的主導地位。
另有部分官員建議適度緩和對華關系,為解決軍工、供應鏈等實際難題創造條件。美國《國會山報》6月刊文稱,特朗普對華政策調整空間有限,更多取決于美方能否解決自身產業和安全難題。
北京閱兵典禮,變革下的國際舞臺
北京閱兵典禮作為國際舞臺的焦點,每一次座次調整都引發外界關注。2025年閱兵恰逢全球安全格局劇變,世界主要大國對中國主場外交釋放的信號尤為敏感。外交學院研究團隊分析,閱兵典禮不僅關乎儀式,更是各國地緣關系、聯盟格局的縮影。
美國國內輿論對特朗普是否應該出席北京閱兵分歧明顯。部分媒體認為,特朗普若出席閱兵,將有助于緩和中美緊張氛圍,為經貿合作鋪平道路。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在美俄關系、俄烏戰爭僵局之下,特朗普出現在北京同普京同臺,可能引發美歐盟友的不滿,甚至影響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策略。
外交觀察人士認為,隨著特朗普團隊推進訪華行程,閱兵典禮的座位分配成為一場“公開的外交排兵布陣”。中國方面對外釋放的信號更加理性和務實,中方強調互利共贏、開放包容,主張各國在中國主場平等交流。
參考資料:
環球網:2025-07-12 17:19:現場視頻丨“中國排面”再現!解放軍亮相科摩羅閱兵活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