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發視頻稱,一群大媽坐高鐵時一路跳舞喧嘩,從廈門扭到武漢,列車員多次勸阻無果,網友們希望有關部門真的可以出臺一些規范來懲治這些事兒。
那列車車廂忽然成了露天廣場,大媽們原地起舞,乘警能不能把人“叉出去”?一句話:能,但得按步驟來,不能上來就拎人。
列車員先上,這是規矩。他們沒手銬,只有嘴巴和記錄儀,勸了三四次還跳,那就輪到乘警。
普通列車員沒有執法權,他們能做的只有口頭勸阻,碰上不聽勸的,只能干瞪眼。
這時候乘警就不一樣了,他們有權力采取強制措施,比如警告、約束帶控制,甚至直接帶走。
乘警的身份是人民警察,手銬、約束帶、口頭傳喚三件套都隨身帶,法律給了他們當場制止擾亂公共秩序的權利。
所以大媽們別覺得跳跳舞沒啥大不了,真要較真,法律有的是辦法治她們。
簡單說,只要大媽們的舞姿影響到車廂秩序,經警告無效,乘警就能把人帶離原座位,甚至臨時約束到下一站,交給地面派出所做筆錄。
這一套動作在鐵路系統里叫“強制措施”,聽起來嚇人,其實就是把吵鬧的現場按暫停鍵。
有人擔心,“這么大年紀了,上手會不會被噴?”其實執法記錄儀全程在線,真敢倒地碰瓷,視頻就是鐵證。
再說,《治安管理處罰法》里寫得明明白白: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大聲喧嘩、跳舞、外放音樂,經勸阻不改,可以處警告、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還能再加五百元罰款。
年齡不是護身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頂多執行時照顧一下身體狀況,流程不會打折。
鐵路系統現在還設有“失信名單”,官方名字叫鐵路旅客信用信息記錄。
一旦被認定擾亂車廂秩序,身份信息被系統標記,接下來180天到一年,買票時會提示“限制乘坐高鐵”,想去外地旅游只能坐綠皮慢慢搖。
別小看這一招,不少大爺大媽一聽到“以后坐不了高鐵”,氣焰秒降三成。
還有更軟的刀子——靜音車廂。現在不少車次在12306APP里帶黃色“靜”字標識,買票時勾一下就行。
進了靜音車廂,手機必須靜音,聊天得壓嗓子,連廣播音量都砍一半。
誰要忍不住來段廣場舞,乘務員會先勸離,勸不動直接調換到普通車廂,座位等級不變,但想繼續嗨是沒戲了。這就是“物理隔離”,簡單粗暴但管用。
從根上說,高鐵車廂是濃縮的小社會,規則意識跟不上速度。十年前綠皮車能打牌喝酒,現在時速三百五,十分鐘就從縣城飆到省城,習慣卻沒升級。
鐵路部門也明白光靠罰不夠,比如試點了“列車文明督導員”,招募大學生志愿者穿小馬甲來回巡視,看到外放就遞耳機,看到伸腿就提醒收腳,用同齡人勸同齡人,火藥味能少上一半。
再往后看,信用體系越織越密,地鐵、公交、飛機的數據一旦打通,今天高鐵上蹦迪,明天可能進不了電影院。到那會兒,不用乘警出手,大媽們自己就會在家先練好“靜音廣場舞”。
規則不是冷冰冰的枷鎖,是讓所有人都能在公共空間喘口氣的底線。跳舞沒錯,選錯舞臺才尷尬。
高鐵是公共交通工具,不是誰家的客廳。你可以開心,但不能影響別人;你可以跳舞,但不能讓別人沒地方坐。
文明出行不是口號,而是每個人該有的基本素質。 大媽們下次真想跳,提前一站下車,站臺空曠,想怎么扭都行,風都是伴奏,多好。
別把公共車廂當自家客廳,也別把別人的沉默當成默許。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遵守規則,才能讓旅途更舒心。
真想讓晚年生活有滋有味,先學會把音量調到不打擾別人的檔位,這比任何舞姿都優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