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養個大學生才知錢難掙。”
廣東一這位媽媽的愁容,展現了多少家長的心酸。
一名準大學生列出每月開銷清單,保底2000元,涵蓋伙食費、日用品、社團活動等,樣樣看似合理。
可媽媽看著自己幾千塊的工資,大半要填進這筆開銷,只覺得“天塌了”。
2000元,到底是合理開銷,還是超出了普通家庭的承受范圍?
很多家長感嘆,今年大學的學費漲了。
現實是,這還是樂觀了,其實大學生的花費也漲了,一個月至少1500元以上。
坐標在廣州,一名女生已經被大學錄取了,9月份,就要去大學報到了。
女生很精明,自己先列舉了自己讀大學,一個月要多少花費,直接列了一個清單給媽媽看。
媽媽看到密密麻麻的數字,總數在后面,看到這個數字,媽媽都覺得:家長的天塌了。
不賣關子,女生列舉的費用,一個月保底活著死2000元,這是在學校消費的最低標準了。
可家長也不同意,自己工資才幾千啊,一大半得給女兒生活費了。
下面,我們來看看女生列舉的保底生活費用。
1.伙食費,一天30塊(有時吃食堂,有時點外賣),一個月900塊。
2.水果零食、飲料等等,一個月200元左右。
3.水電、寬帶費用,平攤一個月50元,手機套餐50元一個月。
4.生活用品,洗發水、牙膏等等這些,100元一個月。
5.大學生社團活動支出,車費、聚餐費用等等,300元。
6.女生專項支出,50元一個月,也就是買衛生巾之類的。
7.化妝品、護膚品等等,一個月450元。
合計的話,她的最低消費,也就是2000元一個月,還不算可能生病的花費,買衣服鞋子的花費。
媽媽看了看,女兒的這份清單真的很合理,她挑不出毛病,除非說不給女兒護膚、化妝,但現在女孩子都愛美,根本不現實。
可現在,很多大學生畢業出來,工資才3000-4000元,還要交房租,這大學不是白讀了嗎?
許多家長感覺天塌了,讀個大學,花費太高了。
家長們,說說看,你們家大學生,一個月的生活費給多少?
我家孩子在讀大二,一個月給1800元,在二線城市。
不算多,但也夠花了。
伙食費每天25元,一個月750元,食堂吃得多,偶爾和同學拼外賣。
水果零食控制在150元,買當季的,不買貴的。
水電、話費加起來100元,夠用。
生活用品和女生專項支出,差不多150元。
社團活動不常參加,每月100元足夠。
護膚品買平價的,一個月200元,偶爾買支口紅,攢兩個月錢再買。
剩下的250元,讓他自己存著,應急用。
孩子很懂事,知道我們掙錢不容易,從不亂花,有時還會兼職賺點零花錢。
其實多少合適,看城市消費水平,也看家庭條件。
一線城市2000-2500元,二三線1500-2000元,應該差不多。
關鍵是引導孩子合理規劃,別攀比,該花的花,不該花的省,這比給多少更重要。
我兒子在武漢讀大學,一個月給2000元。他不用買化妝品,伙食費一個月1000元,剩下的買衣服、和同學聚餐,偶爾還能攢點,感覺剛好夠用,再多怕他亂花。
女兒在廣州讀大一,一個月給2500元。
一線城市消費高,食堂也不便宜,同學之間偶爾出去吃頓飯,買護膚品也得花錢,少了真不夠,她也不亂花,這點放心。
我們在小地方讀大學,一個月1500元足夠了。
孩子很節省,還在學校勤工儉學,每月能掙500元,自己存著買電腦,挺懂事的,給多了反而不好。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父母恩。”
大學生活費多少合適,沒有標準答案。家境好的,多給點無妨;條件一般的,少給點也能過。
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學會規劃,懂得體諒父母。
家長也別太焦慮,根據實際情況給,和孩子多溝通,告訴他“該花的爸媽支持,能省的咱們一起省”。
教會孩子理財和懂事,比單純給多少錢,更能讓他受益終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