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觀新聞報道,7月13日,敘利亞南部蘇韋達省突然響起密集炮聲,以色列支持的德魯茲民兵與土耳其扶持的阿拉伯貝都因民兵爆發激烈沖突。敘利亞國防部14日公布數據,沖突已致30余人死亡、上百人受傷,顯示交火強度遠超常規民兵對抗。
朱拉尼(資料圖)
表面看是兩族因土地、資源的歷史恩怨引發沖突,但多方信息顯示,這是一場有預謀的代理人較量。德魯茲民兵依托以色列提供的輕武器和情報支持,長期控制蘇韋達省關鍵資源;貝都因民兵則得到土耳其支持的敘利亞新國防軍backing,沖突首日便動用T-55坦克和122毫米火箭炮,軍事配置遠超地方武裝水平。
7月14日凌晨,以色列F-16I戰機從南部基地起飛,配合無人機偵察,對敘利亞新國防軍坦克集群展開精準打擊。行動批準流程不到十分鐘,首波攻擊即摧毀指揮型T-72坦克,隨后持續打擊油料車、通信車等關鍵目標,試圖切斷敵方后勤補給線,展現出“快準狠”的作戰風格。
面對以色列的空襲,土耳其不再隱藏,直接通過“土耳其軍團”向蘇韋達省前線運送大量兵力。數十輛大巴滿載裝備精良的士兵,公開穿越邊境,這是土耳其首次大規模、明目張膽地干預敘利亞南部沖突,旨在為貝都因民兵提供直接支援,擴大其在該地區的地面控制范圍。
以色列扶持德魯茲民兵,在敘利亞南部駐有地面部隊,核心目標是切斷敘利亞與黎巴嫩真主黨的聯系,掐斷伊朗經敘利亞向真主黨輸送武器的通道。蘇韋達省地處戰略要沖,控制此地可有效阻止伊朗勢力滲透,鞏固其在中東的安全優勢。
土耳其支持朱拉尼政府及HTS武裝,試圖在敘利亞南部建立“影響力緩沖區”。一方面借此牽制以色列,另一方面延續其對敘利亞的野心,妄圖恢復奧斯曼帝國時期的地區影響力,將敘利亞南部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與以色列形成直接的地緣對抗。
德魯茲民兵僅持有AK步槍和輕型武裝車,在土耳其支持的正規軍面前不堪一擊,“尊嚴者運動”總部及多個關鍵據點迅速失守。以色列的空襲雖暫時扭轉局面,但地面戰斗中,貝都因民兵在土耳其軍團支援下仍占據優勢,雙方形成空襲與地面增援的不對稱對抗。蘇韋達省的德魯茲平民陷入噩夢,他們長期保持中立,卻因大國博弈被卷入戰火。房屋在空襲中被炸毀,百姓躲進地下室躲避戰火,日常生計被徹底打亂。沖突導致大量難民流離失所,邊境局勢緊張,人道主義危機加劇。
以色列發動襲擊(資料圖)
英國“敘利亞人權觀察組織”指出,此次沖突標志著以色列和土耳其的代理人戰爭正式打響,中東地緣政治進入新階段。兩國從以往的暗中角力轉為公開對抗,蘇韋達省成為雙方試探底線的前沿陣地,可能引發更多地區國家的連鎖反應。
國際社會密切關注事態發展,美國作為以色列盟友,雖未直接表態,但其在中東的戰略布局可能受影響;俄羅斯與土耳其保持著復雜的關系,在敘利亞問題上的立場至關重要。各方都在評估沖突對自身利益的影響,試圖在這場代理人戰爭中尋找平衡。
以色列和土耳其均展現出強硬態度,以色列憑借空中優勢持續施壓,土耳其則依靠地面部隊不斷推進,雙方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協調機制,誤判可能導致沖突進一步升級,甚至引發兩國直接軍事對抗,將中東推向更大的動蕩。
盡管沖突激烈,但各方也面臨著國內和國際壓力,難以承受長期戰爭的代價。國際社會呼吁停火談判,通過政治途徑解決分歧,避免更多平民傷亡和地區不穩定。然而,兩國的戰略目標分歧嚴重,和平談判之路充滿坎坷。
敘利亞內部沖突不斷(資料圖)
這場在蘇韋達省打響的代理人戰爭,是以色列和土耳其中東霸權之爭的縮影,背后折射出復雜的地緣政治矛盾。對于敘利亞而言,無疑是又一次災難,平民的苦難何時終結,中東的穩定何時到來,仍是未知數。國際社會需積極介入,推動雙方回到談判桌前,為地區和平創造條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