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華為車BU估值1150億元,以此作為估值,先后拿到了賽力斯和長安阿維塔超過200億的注資。
2024年,華為車BU營收263.53億元,盈利約56-60億元。包括轉讓問界商標交易所得24億,華為車BU主要資產是華為ADS 3.0和鴻蒙座艙;6838項專利(及專利申請)、1603項商標(及商標申請)以及相關技術等;5000名員工。
按照盈利60億元及45-200倍PE估值,華為引望估值至少3000億到8000億,畢竟這是一個遠期來看利潤和營業額會持續高增長的業務,具有強大的全球競爭力,要是在美國P估值達到300倍,都不是什么問題。
預測引望2025年(車BU主要資產已裝入引望)營收600億元,利潤120億元,塞力斯和長安一年前100億的投資,現在來看至少已經賺了3~5倍,這可能也是尹旺沒有繼續讓其他企業繼續注資的主要原因所在!
沒有繼續讓其他企業注資一方面,華為這一塊業務本身是想讓其他企業投資,讓華為可以快速收回前期大量的研發和投入成本,支持后續技術的更新迭代,這是華為在業務一開始就做最壞打算而做出來的戰略,如果當初問界沒有成功,華為一定會堅定地把股權轉讓作下去為華為提前拿回前期技術上的資本投入,可是誰能想到,二四年前后這塊業務快速起死回生并且實現了盈利,因此可以理解,為何要終止股權轉讓?
華為合作的車企越來越多,誰能做股權投資,誰不能做,股權投資很難平衡,因此從長遠看,華為肯定還是需要把賽麗斯和長安投資的那一部分股權,在合適的時候再收回來!
華為high模式和智選車模式,每個月的出貨量已經穩定在12萬到15萬之間,已經逐漸占領20萬以上中高端市場份額的半壁江山,而且今后1~2年內,可能還有至少接近20~30款車推出市場,完成中高端車型,智能駕駛方案,智能座艙技術方向主導權和產業價值分配權的戰略目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