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臺獨”頭目賴清德為了給自己壯膽,高調視察了“漢光41號”演習。在兩岸軍事實力已經極為懸殊的情況下,“漢光41號”演習已經很難在大陸引起太多關注,對“臺獨”勢力來說只是“走夜路吹口哨——給自己壯膽”。為了把膽子狀的盡可能大一些,“臺獨武裝”這一次也是掏出了壓箱底的好東西,此前一直被雪藏的“雄風三增程型超音速反艦導彈”首度亮相,被臺媒吹成了“以武拒統”的“定海神針”。
圖片
要說臺灣地區有哪些比較出名的自研武器,除了被調侃為“I Don't Fly(我不會飛)”的IDF“經國”號戰斗機,另一個就是“漁船殺手”雄風反艦導彈了。平心而論,臺灣地區的反艦導彈研發水平,在全球還是比較拔尖的,擁有數十年的技術積累。
上世紀70年代,解放軍還是列裝旅大級導彈驅逐艦,其裝備的大口徑艦炮與反艦導彈,對臺灣地區海軍形成了較大威懾。為了反制解放軍驅逐艦,臺灣軍方啟動了“雄風”反艦導彈的研制計劃,在缺少相關技術積累的情況下,臺灣從以色列引進了“迦伯列”反艦導彈的技術,仿制成功后命名為“雄風-1”型反艦導彈,這款導彈最大射程38公里,主要裝備錦江級巡邏艦。
上世紀80年代,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又以美國的“魚叉”反艦導彈為原型,研發出了“雄風-2”反艦導彈,在“雄風-2”反艦導彈身上,臺灣進行了一些技術創新,末端采用主動雷達及紅外線熱影像復合制導,具備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彈體采用低雷達反射截面設計,飛行高度具備掠海模式與爬升攻擊模式兩種選擇?!靶埏L-2”還是臺灣軍方首款通用型反艦導彈,不僅可以由軍艦攜帶發射,還包括岸艦型、空艦型、潛艦型,空艦型還具有反輻射型號。導彈射程在130公里左右。后來臺灣又在“雄風-2”的基礎上研發了“雄風-2E”巡航導彈,以滿足其“區外作戰”的理念,導彈最大射程達到1200公里。但因為只是一款亞音速巡航導彈,突防能力極為有限,實戰價值并不高。
圖片
到了上世紀90年代,隨著解放軍開始裝備052型驅逐艦,并且洽談從俄羅斯采購現代級導彈驅逐艦,臺灣地區啟動了“雄風-3”超音速反艦導彈的研發。2004年,“雄風-3”完成研發測試評估,2007年首次在“雙十”閱兵活動中亮相,后來陸續裝備臺灣的水面艦艇與岸基導彈部隊。雄風-3導彈的外形與鷹擊-12比較相似,導彈長度5.6米、重量1470千克、最大飛行速度超過2馬赫、最大射程150公里,裝備一臺液體燃料吸氣式亞燃沖壓發動機,“中段慣性制導+主動雷達末制導”的復合制導體制,具有一定的超低空掠海飛行的特性。
作為對比,解放軍的鷹擊-12反艦導彈長度為6.3米,重量2250千克,采用固體火箭助推器+液體沖壓發動機組合,最大射程500公里、末端突防速度可達4馬赫,制導系統采用慣性導航+主動雷達末制導+北斗衛星修正,末端可實施躍起俯沖或掠海飛行。
從性能上來看,“雄風-3”與鷹擊-12存在較大差距,不到3馬赫的最大飛行速度,對付紅旗-7近程防空導彈、730近防炮勉強湊合,但是在海紅旗-9、海紅旗-16、海紅旗-10防空導彈、1130近防炮服役后,雄風-3超音速反艦導彈就完全不夠看了。而且雄風-3最大射程只有150公里,無法安全地在敵方反艦或對陸攻擊導彈的射程外對敵方艦艇實施有效打擊。于是從2016年開始,中山科學研究院啟動了“雄風-3”增程彈的研發計劃,2020年完成了多次測試,號稱速度超過3馬赫、射程超過400公里。
圖片
臺灣媒體將“雄風-3”增程反艦導彈稱為“全球最強”,并揚言這款導彈完成部署后,能夠封鎖整個福建沿海,從浙江到廣東的所有港口,只要大陸軍艦一離開港口,就會立即成為鎖定攻擊目標,憑借“雄風-3”增程導彈,臺軍完全可以封鎖第一島鏈。
圖片
從外形上來看,雄風-3增程彈的尺寸明顯增大,差不多跟鷹擊-12同級了,這就導致原來的多軸牽引-掛車底盤的導彈發射車只能攜帶2枚該型號導彈。至于臺媒將雄風-3增程彈稱為“全球最強”,那就是典型的“井底之蛙”了。別說跟東風-26B反艦彈道導彈相比了,就算跟鷹擊-12相比,雄風-3增程彈都毫無優勢。
圖片
比如鷹擊-12B岸艦導彈發射車的載彈量為3枚,具備復雜航路規劃能力,射程也比雄風-3增程彈更遠。而鷹擊-12僅僅是解放軍眾多反艦導彈中的一款,比鷹擊-12更先進的還有鷹擊-18、鷹擊-21,就雄風-3增程彈的性能,也就勉強能夠與印度的“布拉莫斯”導彈競爭一下,別說“全球最強”了,能入圍“十強”都要燒高香了。然而就是這樣一款普普通通的反艦導彈,卻在很早之前就被臺媒吹成“航母殺手”,結果在使用過程中曾經誤擊過一艘臺灣漁船,于是被許多人譏諷為“漁船殺手”。
臺灣軍隊想用這款導彈封鎖整個福建沿海,那就更是癡人說夢了。僅中國海軍就有多款能夠有效對付雄風-3增程彈的武器,比如新款的1130近防炮,裝備相控陣雷達與光電/紅外復合制導,使用30毫米鎢合金脫殼穿甲彈,射速超過11000發/分鐘,能夠攔截速度超過3馬赫的掠海飛行目標。而海紅旗-10防空導彈更是能夠對付數枚同時來襲的雄風-3,通過360°旋轉發射架和+80°至-25°俯仰角調整實現多批次目標攔截,系統反應時間僅需8-10秒,可連續發射攔截8-24個目標,發射間隔不超過3秒,配備激光近炸引信,對超音速反艦導彈單發命中率超85%。
圖片
在055型導彈驅逐艦服役后,中國艦隊的抗飽和攻擊能力已經能夠比肩美國航母艦隊,除非臺灣軍隊能夠一次性發射100枚以上的雄風-3增程彈,否則根本沒機會攻擊到中國軍艦??山夥跑姇o臺軍組織飽和式攻擊的機會嗎?收臺戰役打響后,等待臺灣岸基導彈部隊的將是漫天的察打一體化無人機和巡飛彈,屆時臺軍的指揮體系完全癱瘓,想要發動100枚以上的雄風-3增程導彈飽和式攻擊,就必須出動至少50輛導彈發射車,這些導彈發射車特征極為明顯,很容易就被解放軍的衛星、偵察機、無人機發現,到時候臺軍別說組織飽和式攻擊了,50輛導彈發射車在巡飛彈的打擊下,能幸存幾輛還是個未知數。而零星的雄風-3增程彈,突破解放軍艦隊的防空幾率約等于零。
在解放軍眼中,雄風-3增程彈就是一款剛亮相就落后的武器,唯一的作用就是給賴清德等人壯膽。臺灣那些引以為傲自研武器,水平甚至還不如大陸的出口型武器,比如IDF“經國”號戰斗機,最大起飛重量不到13噸,裝備“金龍-53”型脈沖多普勒雷達,別說跟殲-10CE比了,光是梟龍Block3都能穩穩壓制IDF。而雄風-3增程彈,在大陸出口型的CM-302超音速反艦導彈面前也毫無優勢,CM-302以全程超音速突防為核心特點,高空最大飛行速度達3.3馬赫,低空飛行速度2.5馬赫,受制于條約限制最大射程為290公里。
圖片
現在“臺獨”勢力最后的救命稻草,就是指望美國在關鍵時刻能夠出兵保臺??擅绹霰E_的意愿,正隨著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體系的完善而不斷降低。毫不夸張的說,“全球最強”反艦導彈的確在中國,只不過不是臺灣省的“雄風-3”,而是解放軍裝備的各種反艦彈道導彈,速度在5馬赫以上、射程在2000公里以上,具備從航母防御圈外發動打擊的能力,讓美國航母輕易不敢接近雷區。沒有美國出兵支援的情況下,賴清德等人“以武拒統”注定是黃粱一夢,哪怕研發出“雄風-4”也無濟于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海上軍事實力越來越強,美國海軍的優勢只會越來越小,等到美國徹底喪失插手臺海的勇氣,就是“臺獨”勢力的末日,“雄風”導彈救不了“臺獨”、美國也救不了“臺獨”,早日回頭是岸才有一線生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