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安理會以12票贊成、零票反對、3票棄權的結果通過第2787號決議,將紅海商船安全報告機制延長至2026年1月15日。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在表決后明確表示,中方基于局勢判斷和立場延續性投下棄權票,同時強調安理會決議不應被曲解濫用,也門主權和領土完整必須得到尊重。
這場看似一邊倒的投票背后,隱藏著復雜的地緣博弈。決議核心是要求聯合國秘書長每月向安理會匯報胡塞武裝在紅海襲擊商船的情況,這一機制最早可追溯至2024年1月通過的第2722號決議。當時美英等國推動決議時,曾承諾將其作為純監測工具,但實際操作中卻出現嚴重偏差。就在第2722號決議通過后不久,美英兩國便以此為依據,對也門境內的胡塞武裝目標發動多輪空襲,導致也門和平進程遭受重創,紅海局勢反而進一步惡化。這種"借殼動武"的做法,讓中國等國家對機制的實際用途產生深刻疑慮。
特朗普(資料圖)
中國此次棄權并非首次。自2024年以來,中方在涉及紅海局勢的三次安理會決議表決中均選擇棄權。這種一致性背后,是對國際法原則的堅守。耿爽在解釋性發言中特別指出,個別國家的軍事行動嚴重沖擊了也門主權,這種行為不僅違背安理會決議初衷,也讓聯合國機制面臨被政治化的風險。數據顯示,自2024年1月美英空襲以來,紅海航運量大幅萎縮,蘇伊士運河的船只通行量下降了42%,其中集裝箱船數量同比減少67%,油輪通行量也下降了18%,國際航運成本因此飆升,單船附加費一度超過50萬美元。
從地緣角度看,紅海危機本質上是加沙沖突外溢的產物。胡塞武裝的襲擊行動雖針對以色列相關船只,但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整個中東地區的安全困境。中國始終認為,解決紅海問題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從根源上推動加沙停火,恢復地區整體穩定。耿爽在發言中多次強調,加沙沖突不降溫,紅海局勢就難以真正緩和。這種立場與俄羅斯、阿爾及利亞等國形成呼應,三國棄權票共同傳遞出對現有決議框架的不信任。
特朗普(資料圖)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棄權并非對胡塞武裝行為的默許。中方明確反對任何形式的商船襲擊,主張各國依據國際法維護航行自由。但與此同時,中國也堅決反對將聯合國決議作為軍事干預的借口。這種平衡姿態,既體現了對地區國家主權的尊重,也展現了大國在復雜局勢中的戰略定力。正如分析指出,中國的棄權既避免了為西方軍事行動背書,又為未來的政治對話保留了空間。
當前紅海局勢呈現出"越打越亂"的態勢。盡管美英持續空襲,胡塞武裝的襲擊頻率卻未見減少,甚至在2025年7月初連續擊沉兩艘商船,造成3名船員死亡。這種惡性循環表明,單純的軍事手段無法解決問題。中國提出的"發展促和平"思路,正在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同。例如,中國此前促成的沙特伊朗復交,為地區和解提供了成功范例,而推動也門政府與胡塞武裝的間接談判,也為政治解決紅海危機開辟了新路徑。
特朗普(資料圖)
在聯合國的投票廳里,12張贊成票與3張棄權票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分歧背后,是國際社會對如何有效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不同認知。中國的立場很明確:維護航運安全需要集體行動,但這種行動必須建立在尊重國際法和國家主權的基礎上。當某些國家試圖將聯合國機制工具化時,中國的棄權票就是最有力的警示——任何單邊主義的軍事冒險,都將損害多邊主義的根基。
這場投票的余波仍在持續。隨著決議延長至2026年,紅海局勢的未來走向將考驗國際社會的智慧。中國的態度始終清晰:反對濫用決議,支持政治解決,愿為推動地區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在全球化深度交融的今天,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唯有通過對話協商,才能找到破解紅海困局的鑰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