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消息,當7月12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揮舞起“關稅大棒”,宣布對墨西哥和歐盟商品征收30%關稅時,世界貿易秩序又一次被推向懸崖邊緣。這絕非孤立行動——短短一周內,美國已連續對51個國家祭出關稅武器。對加拿大征收35%;對巴西課以驚人的50%;日本、韓國等盟友也未能幸免,統一25%的關稅砸下。更令人側目的是特朗普信函中的警告:要求各國企業遷往美國,并明確威脅“不得報復”。
全球供應鏈瞬間陷入風暴眼。墨西哥經濟部長埃布拉德直言此舉“不公平”,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回擊帶著火藥味——若協商失敗,歐盟將動用“所有可用手段”。貿易戰陰云密布之際,一個微妙動向卻在悄然上演:印度外長蘇杰生7月13日抵達北京。此行意義非凡,這是印度最高外交官五年來的首次訪華。
馬克龍(資料圖)
蘇杰生此行,絕非簡單外交禮儀。7月14日與王毅外長的會談中,雙方聚焦兩大務實議題:稀土合作與直航恢復。印度官方強調此行是“參加上合外長會”,但雙邊會談釋放的信號明確——面對美國無差別的關稅攻擊,印度正悄然調整戰略天平。耐人尋味的是,特朗普對印度近鄰孟加拉國同樣加征了35%關稅,卻未對印度展現任何安撫姿態。
美國的貿易霸凌正在觸發全球性反思。墨西哥加速開拓南南合作渠道,歐盟緊急強化與非洲、亞洲及南美的貿易紐帶。國際輿論敏銳捕捉到趨勢:各國已在重繪“沒有美國的世界貿易版圖”。巴西總統盧拉面對50%關稅威脅時的強硬回擊,更凸顯美國經濟脅迫的效力正在衰減——強權已難以號令天下。
巴西總統盧拉(資料圖)
反觀中國,應對之道截然不同。7月14日,就在印度外長抵京當日,中國海關總署宣布對53個非洲建交國實施零關稅。這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持續擴大開放戰略的最新注腳。2025年上半年中國外貿數據亮眼——進出口總額增長2.9%,其中出口勁增7.2%。當美國筑起關稅高墻時,中國正打開更廣闊的市場大門。
中印互動此刻升溫,實為對兩種體系的抉擇。王毅在會談中呼吁雙方“積累積極因素,避免分歧成爭端”,蘇杰生則明確表示印度視中國為“發展伙伴而非對手”,并承諾“全力支持中方主辦上合峰會”。這不僅是外交辭令——印度總理莫迪被曝正考慮9月訪華,高層互動頻率陡增表明,新德里在重估地緣棋局。面對美國“強買強賣”的單邊脅迫,中國倡導的“平等有序的多極化”顯然更具建設性。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四輪關稅風暴席卷51國,看似雷霆萬鈞,實則暴露戰略短板——當脅迫替代合作,霸權終將瓦解自身的聯盟根基。而印度外長穿越貿易戰火來華“交底”,中國對非免簽政策落地生根,恰似一面鏡子,映照出兩種理念的高下分野:封閉威脅終究不敵開放包容。全球供應鏈的遷移浪潮中,得道多助的真理從未改變——未來的競爭,終究是體系吸引力的較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