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在今日日本社會,動輒就將“安全”“威脅”掛在嘴邊的,不止是政客、媒體,還有越來越神經質的執法機關。7月18日,據日本朝日電視臺報道,日本警方宣稱在市面上發現一款從中國進口的“玩具槍”,竟“具備發射實彈的結構”,因而涉嫌違反《槍刀法》,并開始大張旗鼓地追查流入市場的產品,號召民眾“自愿上交”。這條聽起來頗為滑稽的新聞,迅速引爆了日網民的集體疑惑:一個塑料殼的兒童玩具,憑什么就變成了“等同于實槍”的威脅武器?
先看日本警方所謂的“問題槍支”:一款叫“仿真結構迷你左輪”的玩具槍,采用塑料材質,附帶塑料子彈,僅僅是作為娃娃機獎品在市面流通,總量不過1.58萬個。可日本警方卻聲稱,它“具備發射實彈的結構”,甚至具備“與實槍相同的威力”。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日媒報道,很難相信這種推論會出自一個法治國家的官方執法機構。警察不是應該以“證據”和“邏輯”為基本準則嗎?可他們的態度,卻更像是在借題發揮,煽動民眾情緒,為某種政治目的服務。
這起事件的“離譜”程度之高,連不少日本網民都忍不住發聲吐槽。有網友直言:“這怎么看也不像有殺傷能力的樣子?!币灿腥酥赋?,“這種塑料制品如果發射實彈,那槍身先爆炸的是使用者自己?!备性u論一語道破關鍵:“既然要發射實彈,那還不如直接走非法渠道弄把真槍,誰會用娃娃機里抓來的玩具?”可見,普通民眾的常識都比日本警方清醒得多,而執法部門卻執意制造“恐慌”,擺出一副“國家安全面臨重大威脅”的架勢,顯然不止是對玩具槍的警惕,而是在演一場精心編排的政治劇。
為什么要炒作一把塑料槍?問題的答案很可能并不復雜。近年來,日本國內針對中國的負面輿論與日俱增,從所謂“中國間諜氣球”到“中國黑客威脅”,再到這次“中國殺傷性玩具”,日本官方和媒體已形成了一整套套路:一旦內部焦慮上升、社會問題難解、外交施壓不足,就拋出一個“中國威脅”的輿論靶子,讓民眾轉移視線、讓政府制造合法干預的理由。而今次所謂“塑料槍危機”,本質上不過是這一系列反華操作的延續,是對中國產品、對中國制造的一次惡意構陷。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情緒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日本政府日益右傾的外交戰略息息相關。2024年以來,日本自民黨不斷加強與美國“印太戰略”的勾連,在南海、東海、臺灣等議題上頻頻挑釁中國底線。而國內反華情緒的煽動,正是外部強硬政策的輿論鋪墊。在這種背景下,一把“可能發射子彈”的塑料玩具槍,恰好成為最廉價的政治籌碼。
日本社會其實是全球最嚴格控槍的國家之一,連模型槍、BB槍都受到極大限制??删褪窃谶@樣一個“連看槍都犯法”的社會里,警方居然試圖說服民眾相信“一個娃娃機里的玩具”是“潛在殺人武器”,這本身就荒唐到極點。要真如警方所說,那是不是意味著今后所有玩具制造商、夾娃娃機運營商都得接受安全審查?是不是日本將進入一個“兒童玩具必須軍方認證”的新時代?
更何況,這種“獵巫式”的執法思維,最終傷害的不是別人,正是日本自己對外開放和自由貿易的基本信任體系。一旦這種“草木皆兵”的執法邏輯成為慣例,那么未來中國產品、日本本地商家、跨國供應鏈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與打擊。原本健康的消費環境,會因為對“中國制造”的政治性懷疑而遭遇寒潮;原本基于市場規律的監管,會因為執法機關的“國家安全化”傾向而逐步異化。這不是維護社會安全,而是人為制造不安。
而在國際層面上,這種荒唐劇目的另一個直接后果,是為美國打壓中國制造、污名化中國商品提供“盟友背書”。從“華為威脅”到“TikTok監控”,從“中國產無人機可間諜”到現在的“中國產塑料玩具變武器”,美國不斷炮制輿論攻勢,其核心邏輯始終是:讓中國技術、中國產品被污名化,從而打壓其全球影響力。而日本則甘愿成為這一戰略的前哨站,充當了“造謠傳播者”的角色。這才是真正值得警惕的,不是一把塑料槍的所謂“實彈結構”,而是圍繞它展開的一整套地緣政治操弄。
從一個普通玩具,延伸到國家安全,再擴展到地緣政治的對抗,日本警方與日媒合作上演的這出“迷你左輪驚魂記”,不僅沒有讓人感受到所謂“安全”,反倒暴露出一個國家在面對中國崛起時的深層焦慮與集體歇斯底里。而這種焦慮的擴散,恰恰表明了日本在國際秩序重塑中的尷尬地位:它既想依靠美國強硬對華,又難以真正脫鉤中國市場;它既要營造“和平國家”形象,又不斷在亞洲地區輸出敵意。
當執法成為表演,當安全成為借口,當玩具成為借題發揮的工具,社會將失去什么?是理性,是信任,是公平。比一把塑料槍更危險的,是國家機器被用來掩飾制度焦慮與戰略不安。與其對著玩具開槍,不如對著體制深處的荒謬照照鏡子。那面鏡子里,也許藏著日本真正的“安全危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