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須這味藥,看似平常卻內藏乾坤,用之得當可收四兩撥千斤之效。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這個在腎病治療中常被低估的藥材——蓮須。
蓮須又稱蓮蕊須、蓮房須,在江南水鄉的荷塘里隨處可見。《本草綱目》記載它"甘澀平,歸心、腎經",李時珍特別指出其"清心固腎,止血澀精"之功。現代研究發現,生長在潔凈水域的蓮須,其黃酮類成分含量更高,這也印證了古人"擇地而采"的智慧。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蓮須中的活性成分能顯著降低尿蛋白,改善腎小球濾過功能。臨床上我常用它治療各類腎炎引起的蛋白尿、血尿,特別是那些激素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它既能固澀下焦,又能清解濕熱,這種雙向調節作用正是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精妙之處。
圖片來源于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臺
去年接診的一位28歲IgA腎病患者張明(化名),初診時24小時尿蛋白定量高達3.8g,血肌酐132μmol/L,反復血尿2年余,曾用激素治療但副作用明顯。2024年3月12日首診時面色萎黃、腰膝酸軟、夜尿3-4次,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西醫診斷為難治性IgA腎病,中醫辨證屬脾腎兩虛兼濕熱瘀阻。
在繼續小劑量激素基礎上,我用自擬方:蓮須、黃芪、丹參、茯苓、山藥、芡實、金櫻子、白茅根等,隨證加減黃柏、澤瀉等。
注意:因每個人的病因病機體質不同,中西藥治療須由執業醫師辨證施治并開具處方,患者不可擅自抓藥服用,以免貽誤病情或引發藥物不良反應。
治療3個月后復查,24小時尿蛋白降至0.6g,血肌酐回落到89μmol/L,夜尿減至1次。這個案例印證了蓮須在固腎澀精方面的獨特價值,它不僅能減少蛋白漏出,還能改善腎功能,而且完全沒有激素那些讓人頭疼的副作用。
使用蓮須需要注意幾點:體質虛寒者需配伍溫補藥;急性感染期要慎用;煎煮時間不宜過長,15-20分鐘即可。記住,再好的藥也要對癥使用,就像我常對患者說的:"藥無貴賤,對癥則靈"。蓮須這味藥,用得巧了就是腎病治療的"隱形冠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