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王貝藝
編者按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是加快再造一個“新商河”的重要一年。商河靶向施策,將2025年精準定位為“轉型升級年”。
從產業蓬勃發展,到項目扎實落地;從環境持續優化,到改革深入推進;從民生溫暖守護,到黨建堅強引領。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推出《解碼商河》系列報道,聚焦商河“轉型升級”,解碼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實踐與突破性成果。
從企業開辦到項目落地,從民生服務到產業升級,商河審批服務正以集成服務為切口,擴大“高效辦成一件事”覆蓋范圍,撬動營商環境優化與經濟高質量發展雙重突破。
“高效辦成一件事”再升級
“真沒想到,開工前要辦的好幾個證,只需申請一次,兩天就全拿到了!”信禾喜宴中心項目負責人拿著“新鮮出爐”的《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許可證》和《特殊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意見》感慨萬分。這種高效的審批體驗,正是商河全力打造的建設項目開工“一件事”集成服務新模式帶來的成果。
“相比去年,今年的集成力度實現了跨越式提升。”商河縣行政審批服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去年改革基礎上,今年將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城市建筑垃圾處置核準、城鎮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臨時)等7個審批事項一并納入“一件事”套餐,集成辦理事項總數達到14個。
這一“14合1”審批模式正重構項目開工的時間維度——如今,企業需提交的材料總量壓減三分之二,辦理時限壓縮95%以上,相當于為每個項目平均節省近一個月的籌備時間。
這種“減法”的背后,是審批流程的重構。當企業在線提交施工許可申請時,系統會自動關聯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監督手續;辦理人防建設手續時,相關監督事項同步“勾選”完成。“系統像個貼心管家,重復填報的環節全給省了,我們只需確認信息就行。”信禾喜宴中心經辦人對這種“無感審批”贊不絕口。
量身定制“點單式”精準服務
審批改革的深意,不僅在于提速,更在于服務的精準。商河創新推出的“按需組合”模式,讓企業可以像“點餐”一樣定制所需審批事項。比如,信禾喜宴中心根據自身實際,靈活申報了5個事項,結果一次性全部辦結,這種“量身定制”的服務,既避免了資源浪費,又確保了項目精準推進。
針對申報材料易錯漏的痛點,16個高頻事項的“一事一碼”指南便成了企業的“掌中寶”——企業、市民掃碼即可獲取辦事清單、模板文件和申報教程。自推出以來,“一事一碼”指南已優化 16 次,訪問量突破1.3萬次,企業、市民辦事像“點外賣”一樣便捷。
“量身定制”的服務正延伸到民生領域的各個角落。在殷巷鎮衛生院公共衛生綜合樓項目現場,通過“開工一件事”模式辦理的審批手續,讓這個關乎周邊3萬群眾就醫的民生工程提前20天開工;中和東方云境項目的快速審批,則加速了片區教育配套設施的落地進程……今年以來,全縣多個項目已通過“開工一件事”模式辦理開工手續27次,其中不乏一些民生保障、公共服務的項目,實現了“審批加速度”向“民生獲得感”轉化。
服務“溫度”變發展“熱度”
審批效率提升,最終要體現在經濟發展的質效上。
在經濟開發區,廣日電梯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僅用45天的“商河速度”,背后是項目管家全程陪同的“店小二”服務;宏濟堂醫藥產業園通過“多評合一”審批模式,實現施工圖審查與環評審批并聯推進,較傳統流程節省58天,為企業搶占市場先機贏得寶貴時間……這些案例,無不勾勒出商河營商環境的“強磁場”。數據顯示,2025年以來全縣新注冊企業1128家,同比增長19.24%。
“時間就是企業的生命線”,商河行政審批服務局負責人的話道出了改革的深層邏輯——當審批流程從“串聯”變“并聯”,當部門壁壘被數據共享打破,釋放的不僅是項目進度,更是區域經濟的發展活力。
商河審批服務改革正邁向更深層次。未來,商河行政審批將擴大“一件事”覆蓋范圍,計劃將社保、醫保等民生事項納入集成服務,讓群眾辦事實現“進一扇門、辦所有事”;同時優化智能審批系統,通過AI預審、電子證照互認等技術手段,推動更多事項“秒批秒辦”。
如今,商河正將審批服務的“便捷度”轉化為營商環境的“美譽度”,將民生服務的“溫度”轉化為經濟發展的“熱度”。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