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融媒鄉村行?紅沙梁鎮】走基層、聽民聲、捕亮點——民勤縣融媒體中心紅沙梁鎮集中采訪側記
七月的紅沙梁鎮,田野鋪綠,生機盎然。7月16日,民勤縣融媒體中心的采訪團隊帶著對基層一線的關注,走進紅沙梁鎮的村莊與田間,開展了一場接地氣、冒熱氣的集中采訪活動,用鏡頭捕捉發展脈動,用筆尖記錄民生故事。
上王化村斗牛小瓜基地 董莉梅 攝
采訪首站,團隊來到了孫指揮村的千畝滴灌食葵示范點,金黃的花盤迎著陽光,智能滴灌系統正精準地為作物補水。
孫指揮村村委會副主任王積明介紹道:“今年全村連片種植葵花2660畝,全部使用滴灌設施,澆一個輪次大概需要40方水,相較于漫灌一畝地可以節約140方水,不僅省水、省肥、省勞動力,而且還便于管理,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普及,實現了節水與產業發展‘雙贏’目標,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p>
孫指揮村的千畝滴灌食葵示范點 吳苗 攝
隨后來到高來旺村的調蓄水池旁。碧波蕩漾的水面上波光粼粼。站在堤壩上望去,這座蓄水量達8萬立方米的“巨型水倉”格外壯闊,清澈的河水正通過管網源源不斷流向千畝蜜瓜田。采訪團隊扛著攝像機穿梭在堤壩與田間,鏡頭里既有粼粼水光,更有農戶們談起“水不愁”時的燦爛笑臉。
“調蓄水池的高效運行,不僅緩解了地下水取水壓力,而且顯著提升了農業抗旱能力,更為農作物生長提供了更為豐富的營養?!奔t沙梁鎮高來旺村專職化管理村文書曾雄德說。
高來旺村調蓄水池 盧璐 攝
一路走,一路看,紅沙梁鎮的每個村莊都有自己的產業亮點。記者們循著產業發展的脈絡,依次探訪了花寨村、上王化村、孫指揮村、上溝村、高來旺村的新變化。從養殖暖棚到避險搬遷,從特色種植到科技農業,這片土地上,產業興、村民富的畫卷正徐徐展開,鄉村振興的活力在紅沙梁鎮的每一個角落持續奔涌。
上王化村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點 董莉梅 攝
采訪團隊成員們時而蹲下身拍攝滴灌管道的運行,時而與管護人員交流種植技術,努力將這片沙土地上的“致富經”完整呈現。
一整天的采訪下來,隊員們的衣服被汗水浸濕,鞋子沾滿了泥土,卻絲毫沒有疲憊之色?!盎鶎邮亲詈玫恼n堂,群眾是最好的老師?!泵袂诳h融媒體中心記者盧璐感慨道,“只有沉下身子、走進田間,才能真正聽懂民聲,捕捉到那些帶著泥土芬芳的鮮活故事。”
記者正在采訪 吳苗 攝
此次紅沙梁鎮之行,不僅讓融媒體中心的記者們收獲了豐富的新聞素材,更深刻感受到了鄉村振興戰略在基層落地生根的生動實踐。這些帶著溫度的故事,將通過廣播電視、新媒體平臺等多種渠道傳播出去,讓更多人看到紅沙梁鎮的發展變化,聽見基層群眾的幸福心聲。(記者:胡蓉 吳苗 盧璐)
編輯:李玉紅 審校:李筱 責任編輯:閆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