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將領貶低中國戰機,卻被俄專家戳謊言!
2023年初的美國華盛頓航空航天大會上,美國空軍高調展示了一份科幻感十足的未來空軍藍圖:1000架高度自主的無人機、200架下一代隱形戰斗機、300架F-35戰機組成“夢幻戰隊”,號稱能碾壓任何對手。
美方將領們毫不掩飾地將矛頭指向中國,宣稱中國空軍那3000多架戰機不過是“會飛的古董”,在真正的高科技對抗中只能淪為活靶子。
西方媒體聞風而動,“中國空軍落后論”迅速成為熱門話題。
可俄羅斯頂尖防務專家維克托·巴里索夫卻揭露真相:“這幫美國人要么是裝睡,要么是真瞎!”在他最新發布的評估報告中,巴里索夫毫不客氣地指出:美軍嚴重低估了中國空軍的真實戰斗力。
美國口中的“3000架老舊飛機”究竟是何面貌?
2025年最新公開數據顯示,中國空軍現役戰斗機約1900-2000架,規模全球第二,不排除萬一戰時加大生產力,有可能達到3000架!
其中,第五代隱形戰機殲-20已列裝200-300架,超過美軍F-22機隊總量(187架)。殲-16多用途戰機約350-400架,殲-10系列約600架,三代半及以上機型占比突破50%。
更令西方愕然的是中國戰機的進化速度。
曾被視為“仿制品專業戶”的中國航空工業,如今實現雷達、航電、武器系統100%國產化。
殲-20從2017年服役至今,已發展出指揮型、電子戰型等多功能變體,能同時協同無人機群與四代機作戰。殲-10C裝備的霹靂-15導彈射程達200公里,配合有源相控陣雷達,可在視距外壓制對手。
2024年珠海航展上,空軍版殲-35A首次亮相。這款與殲-20形成高低搭配的隱形戰機,預計2025年投入量產,從此以后,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同時量產兩款五代機的國家,年產能近200架。
可美國似乎還停留在過去!
2025年5月14日,美國空軍參謀長戴維·阿爾文上將突然在社交媒體公布第六代戰機F-47的核心參數:作戰半徑1000海里以上,最大速度突破2馬赫,隱身性能標注為顛覆性的“隱身++”。
這款被寄予厚望的“下一代空中優勢”戰機,宣稱要在2025-2029年間服役。
但現實是,該概念圖中赫然出現的鴨翼布局,與西方“鴨翼破壞隱身”的傳統理論直接沖突。
諾斯羅普·格魯曼前首席技術官雷·約翰遜直言:“當前進度至多完成首架原型機試飛,2029年形成戰力已屬樂觀。”而且,一架F-47單價3.3億美元,是F-35的三倍,連財大氣粗的美軍都不得不考慮壓縮185架的采購計劃。
與美軍戰機畏縮不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成都與沈陽的六代機原型機早在2024年末完成首飛,2025年密集開展電磁兼容與武器集成測試。
而且,一架F-47的造價足夠買三架殲-20。
俄羅斯智庫報告指出:中國在主戰兵器上實現對美跨代優勢,F-22保持了近三十年的技術霸權,正被后發者碾過車身。
但巴里索夫點出中國軍工唯一的“軟肋”——缺乏實戰淬煉,畢竟美軍裝備歷經伊拉克、阿富汗等戰場檢驗,而中國新銳武器尚未經歷血火考驗。
關于這點,我軍也并非沒有準備!
2024年黃海軍演中,中國空軍展示了令人震撼的場景:殲-20作為空中指揮節點,實時調度殲-16機群進行飽和打擊,同時引導彩虹-7無人機實施電磁壓制。
地面紅旗-9B導彈系統通過天基衛星接收目標數據,對模擬隱形目標實施攔截。
而這種全域融合作戰體系在實驗室里根本模擬不出來。
美軍內部對抗演練曾得出F-22對F-16戰損比1:144的驚人數據。但中國用殲-20與殲-11BG進行類似測試時,依托體系支撐的四代機竟多次“反殺”隱形對手。
在戰機實戰中,我國正在用人工智能與超算技術重塑戰斗力生成模式。
2024年,中國空軍飛行員的年訓練小時數逼近美軍水平,空戰模擬器可復現西太平洋任意區域的電磁環境與氣象條件。
而美軍飛行員因預算削減導致年均飛行不足150小時時,中國依托混合現實技術讓飛行員在虛擬戰場積累“實戰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空軍的真正殺招藏在體系化作戰中。
殲-20不僅是戰斗機,更是空中指揮所,通過高速數據鏈將預警機、無人機、地面防空單元連成作戰網絡。這種“以點帶面”的能力讓單機性能優勢變得脆弱。
也因此,美軍對中國戰機發展的焦慮在2025年“太平洋果斷力量”演習中暴露無遺。
據悉,此次19國聯軍300架戰機試圖展示威懾力時,后勤鏈條卻頻頻斷檔,分散部署的F-35因缺乏專用維護設備趴窩,加油機為躲避模擬導彈襲擊被迫遠離戰場。
與此對照,中國同年公布的演習視頻顯示,殲-16機群在運油-20支援下直抵關島以西,紅旗-22導彈陣地則在前沿島嶼構筑多重防空網。
更令五角大樓擔憂的是“非對稱殺手锏”。
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射程覆蓋4000公里,迫使美軍航母退至第二島鏈,反衛星武器可癱瘓依賴天基系統的美軍,并且稀土出口管制掐住高端航材命脈。
這些創新手段將空中對抗擴展至陸、海、天、電全域,美軍“敏捷作戰部署”在體系化打擊前如同精致的瓷器店。
如今,美國空軍終于開始放下身段模仿對手。
2025年,美軍啟動F-22升級計劃,為其加裝類殲-20的指揮數據鏈,使其能控制F-15EX與無人機群。B-21轟炸機被重新設計為“空中武庫艦”,搭載高超音速導彈針對中國預警體系,活脫脫是轟-6N思路的翻版。
卻也止步于技術代差,中國渦扇-15發動機推重比達10.5,美國變循環引擎落后三年,中國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領先一代,更別提殲-35年產300架的工業潛力。
資金困境也令美軍舉步維艱,B-21單價7億美元,F-22升級費5000萬美元/架,而中國稀土出口限制讓美國制造成本飆升。
可以說,中國在戰斗機數量、質量、體系化作戰能力上的飛躍,不是美方幾句詆毀就能清空的,但中國也必須時刻保持謙虛之心,繼續壯大自身,以絕對領先的實力,掌握未來空戰的主動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