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么快就把錢追回來了,現在電梯換新計劃終于能落地!”提起去年那筆失而復得的60余萬元小區公共收益,滬上某小區居民李阿姨至今難掩欣慰。近日,靜安區城管執法局的一起“某物業服務企業侵占物業公共收益案”被評為2024年上海市行政執法“十大案例”。
一線攻堅,啃下“硬骨頭”
2024年1月,一則“電梯老化待修卻沒錢”的居民訴求,讓某小區公共收益管理問題浮出水面。江寧路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第一時間響應——兩小時內抵達現場核查,三天內固定初步證據,一周內啟動專項審計。
“物業說有口頭約定,業委會卻稱未履行業主大會程序。”參與執法的江寧路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隊員回憶,面對8年收支賬目的“糊涂賬”,他們聯合第三方審計機構逐筆核對,最終鎖定某物業公司違規分成60余萬元的事實。考慮到新舊法規銜接問題,街道嚴格按“從舊兼從輕”原則裁量,在責令全額退款后,對2019年新規實施后的侵占部分依法處罰8萬余元。
“街道能快速突破,離不開區城管執法局提前鋪就的‘執法路基’。”江寧路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負責人坦言,從前期的法規培訓到案件會商時的專業指導,區城管執法局的“后盾”作用貫穿始終。
統籌指導,筑牢“制度堤壩”
“基層執法不是孤軍奮戰,我們要做的是搭好框架、備好工具。”靜安區城管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21年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以來,靜安區城管執法局就在全市率先推出區局與街鎮的案件會商聯審模式,還與區法院、檢察院等建立掛職交流、案件共商機制。這些機制在公共收益案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協調區司法局開展3次法制審核,聯動區房管局調出歷年物業合同,指導街道規范審計流程,讓每一步執法都經得起檢驗。
在長期實踐中,靜安區城管執法局總結形成“執法標準化+辦案數字化+協作常態化”的治理框架。例如,通過“多格合一”平臺,實現問題早發現、快處置的閉環管理。“就像給基層執法隊配備了‘導航系統’,既不會跑偏,也能避開障礙。”一位參與辦案的執法隊員說。
長效治理,打造“全域規范”
案件辦結后,靜安區城管執法局以這起典型案例為藍本,推出系列創新舉措。依托“貼心城管進社區”智慧云平臺,實現非機動車管理、違建治理、公共收益等相關法律法規解讀,線索上報等信息可“一鍵直達”,居民可通過平臺反饋占綠毀綠、飛線充電、違法搭建、房屋裝修等問題,相關線索將自動流轉至屬地核查處理。居民王老伯說:“現在有問題能快速找到解決途徑,心里踏實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靜安區城管執法局打造的“獬豸釋案”品牌。每年執法人員都會走上舞臺,通過情景演繹再現執法過程。在去年的活動中,公共收益案的辦理故事讓觀眾印象深刻。“原來執法不僅有力度,還有溫度。”現場一位居民代表感慨。
今年的“獬豸釋案”又有了新突破,設置四個賽道深化“貼心城管”踐行為民初心、“綠色城管”守護生態底色、“平安城管”筑牢安全底線、“智慧城管”提高執法實效、“陽光城管”規范隊伍建設等內涵,讓更多優質案例從實踐走向舞臺,讓法治陽光照亮每個角落。
原標題:《電梯換新不愁了!靜安城管追回60余萬元小區公共收益,還建起全域防護網》
欄目編輯:顧瑩穎 題圖來源:靜安區 圖片來源:靜安區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陳佳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