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界面新聞消息,2025年5月,中國商務部悄然部署了一場代號為“護盾”的專項行動。海關緝私艇在夜幕中突擊檢查了一艘駛向公海的貨輪,船艙深處,偽裝成普通工業原料的銻錠在X光掃描下無所遁形——這標志著中國打擊戰略礦產非法外流的鐵拳已然落下。
銻、鎵等礦產被稱為現代工業的“維生素”,小到手機芯片,大到導彈制導系統都離不開它們。當中國依法對戰略礦產實施出口管制后,國際買家們并未坐以待斃。2025年7月曝光的貿易數據顯示:泰國與墨西哥在短短數月內向美國輸送了3834噸氧化銻,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過去三年的總和。更耐人尋味的是,同期中國對這兩國的銻出口量出現異常飆升。礦產走私的灰色通道浮出水面——這些戰略物資在中國獲得出口許可后,竟被加價轉手運往美國,如同給稀土資源穿上了“地理馬甲”。
稀土(資料圖)
美國為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早已布下多重棋局。就在7月初,美日澳印四國簽署“關鍵礦產倡議”,試圖整合印度的儲量、澳大利亞的資源和美日的技術構建替代供應鏈。更隱秘的動作發生在華爾街——美國國防部悄然注資本土稀土企業MP Materials,成為其最大股東。五角大樓的資本入局,揭示出戰略礦產爭奪已上升到國家安全的層面。
面對日益復雜的礦產博弈,中國亮出了塵封二十九年的法律武器。2025年7月1日,新版《礦產資源法》正式施行,這是自1996年后首次全面修訂。新法如同精準的手術刀,直擊三個關鍵痛點:首次確立探礦權人“自動獲取采礦權”的直通車制度,終結了勘探者“找礦容易開礦難”的困境;明確開采戰略礦產可依法征收土地,破解“礦權合法卻無地可用”的死結;建立礦業權收回補償機制,在公共利益與投資者權益間架起平衡木。
稀土(資料圖)
新法最銳利的鋒芒藏在第八十條。該條款要求所有礦區必須執行“誰開采誰修復”的生態鐵律,將礦山復綠責任與采礦許可證永久捆綁。在云貴高原的某個廢棄稀土礦,工人們正在新法要求下回填礦坑、栽種固土植物——曾經裸露的礦山正逐漸披上綠裝。
從5月的緝私專項行動到7月的法律革新,中國對礦產資源的保護已完成從戰術攔截到戰略立規的跨越。當3834噸被轉運的銻礦數字刺痛國人神經時,新礦法用制度設計封堵了資源外流的漏洞。它不再僅是行業規章,而是維護國家戰略安全的防火墻。
稀土(資料圖)
這場礦產保衛戰仍在持續。新法實施半月內,已有三家涉嫌違規的礦產貿易公司被列入審查名單。在全球產業鏈劇烈震蕩的今天,中國用二十九年來最重大的法律變革傳遞明確信號:戰略礦產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大國博弈的籌碼與底線。當某些國家還在尋找漏洞時,中國已用法律武器為稀土資源加上了一把制度之鎖。
礦產資源法的修訂如同一面棱鏡,折射出大國競爭的復雜光譜——它既是對短期走私行為的震懾,更是對長期戰略資源的制度性守護。從太平洋貨輪上的緝私行動到北京立法會議廳的表決現場,一場圍繞“工業維生素”的攻防戰正在法律與科技的維度全面升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