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們調侃:萬萬沒想到,現實的中國竟然比《戰(zhàn)狼》更加玄幻。
你以為的戰(zhàn)狼,是在敵國殺個七進七出,成功把罪魁禍首抓回國內。
實際上的戰(zhàn)狼,是在辦公室里敲著通緝令,四大家族的頭目就被綁著送了過來。
而今的中國,已經是一個強大的國家。
但在幾十年之前,這片土地上,還是積貧積弱、餓殍遍野、硝煙彌漫。
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那些讓我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前輩,當然也離不開周圍國家對我們的“幫助”。
縱觀新中國的歷史,有這樣三個國家對我們的幫助最大。
蘇聯:《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的簽訂以及第一個五年計劃
蘇聯,堪稱是在新中國歷史上,對我們幫助最大的一個國家。
在1949年,毛主席第一次乘著火車趕往蘇聯進行談判。
那次談判的結果,就是《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誕生。
在那之后,蘇聯給了中國三個億的貸款。這對于當時百廢待興的中國來說,簡直是救命錢。
而之后相當大方的經濟援助,更是讓中國開啟了從農業(yè)國道工業(yè)國的進程。
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更是離不開蘇聯的大力援助。
然而這其中,卻也不是“幫助”與“被幫助”那樣簡單。為什么這樣說呢?
事實上,雖同屬社會主義國家陣營,但蘇聯老大哥對待我們的態(tài)度卻頗不客氣。
1949年7月,毛主席第一次和斯大林見面,就拒絕承認《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由中華民國和蘇聯簽訂)上的部分條款,要求收回大連港和中長鐵路。
要知道,蘇聯本土并沒有不凍港。故而,中國的大連港對蘇聯的重要意義自是無須多言。
其在諸多方面發(fā)揮的關鍵作用,足以彰顯其舉足輕重的地位。
據說,斯大林因此非常憤怒,在那場會面結束之后痛罵不止。
但是有著被列強瓜分陰影的中國,相當重視自己的領土和主權完整。
加上美國和英國的施壓,斯大林不得不捏著鼻子放棄了大連港,接受了新中國版本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既然如此,蘇聯又怎么會心甘情愿地幫助我們發(fā)展工業(yè)呢?
實際上,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經濟援助,可以說是我們自己打出來的。
1951年,正是我們和美國大兵打得火熱的時候。
然而在此刻,雙方竟皆無意再戰(zhàn)。畢竟,在人家的國土上,能打出個啥呀,于是中美開始議和。
但是蘇聯不樂意了。畢竟,能把美國拖在朝鮮半島,讓他們空耗軍力和錢糧的機會,屬實不多見啊。
真沒想到,一窮二白的中國,竟然這么能打!
不對,憑啥你不讓我停戰(zhàn)我就不停戰(zhàn)?
中國自然不會就這么傻呵呵地聽從蘇聯的意愿繼續(xù)打下去。
不管怎么說,咱們打得這么辛苦,總得讓老大哥犒勞一下不是?
于是經過一通討價還價,蘇聯最終和我們簽訂了45個援助項目。加上建國時期簽訂的條約,一共50個。
依托這 50個經濟援助項目,中國經濟得以迅猛崛起,發(fā)展態(tài)勢銳不可擋,展現出強大的活力與潛力。
2烏克蘭:便宜賣的軍事技術
提到烏克蘭,現在的網友想到的或許會是俄烏戰(zhàn)爭,想到烏克蘭成了北約和俄羅斯的戰(zhàn)場。
但是或許我們想不到,曾經的烏克蘭也是一個軍事強國,并且曾經給予中國巨大的幫助。
在1991年,蘇聯解體,曾經強盛的聯盟散落成了一個個分裂的國家。
這些國家曾經就像是機器上面的零件一樣各司其職,但是等到這個機器不再運轉,他們卻發(fā)現自己無所適從。
烏克蘭,曾經是整個蘇聯的軍工廠。蘇聯解體后,其超過 35%的軍事產業(yè)被繼承。
這一繼承使相關方面在軍事領域獲得了重要資源和基礎,對其后續(xù)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但是同時,它面臨著另外一個問題:窮啊。
失去強大蘇聯的支撐,烏克蘭經濟猶如一汪停滯的死水,深陷困境,難以重振往昔的繁榮。
為了拯救那些瀕臨破產的企業(yè),烏克蘭開始出售蘇聯的遺產。
主打一個:俄羅斯不肯賣的,我們肯賣。俄羅斯肯賣的,我們便宜賣!
在這個思想的主導之下,烏克蘭向中國出售了大量的軍火,甚至可以說是把壓箱底的東西給拎出來了。
而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瓦良格號”航母。當時的“瓦良格號”,還沒有建造完成。
盡管烏克蘭有著蘇聯的唯一一家航母制造工廠,但是隨著蘇聯的解體,“瓦良格”號的完工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盡管這里面藏著相當重要的航母制造技術,但是窮瘋了的烏克蘭,顯然是管不了這么多了。
依托這艘未完工的船只,中國成功打造出了首艘遼寧艦。
以遼寧艦為基石,我們不懈奮進、持續(xù)改良,終成就了中國獨有的航母艦隊。
而除了這些裝備之外,大量的設計圖紙被我們采購,大量的軍事專家被我們引進。
我國的軍工產業(yè),也因此有了巨大的飛躍。
3日本:外商投資
日本給中國留下的記憶,是侵華戰(zhàn)爭,是南京大屠殺和七七事變,是無數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的慘痛歷史。
而在二十一世紀,日本也屢次挑釁中國,給人的印象相當的糟糕。
但是其實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日本對于我國的經濟,確實起到了推動的作用。
在當時,中蘇關系惡化。北方的邊境線上喀秋莎和坦克躍躍欲試,只等著老大哥一聲令下就南下踏平我們的國土。
與此相反的是,1971年基辛格訪華,中美關系進入一段蜜月期,中日關系也隨之緩和下來。
我國曾舍棄向日本追討戰(zhàn)后高達 3000億的經濟賠償。
此舉動彰顯了我國的寬宏胸懷與長遠目光,旨在促進和平與友好。
1979年,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訪華,隨后宣告對中國開展經濟開發(fā)援助。
這一舉措在當時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兩國關系的發(fā)展奠定了一定基礎。
這涵蓋了達 12.24億美元的無償援助,還有各類日元貸款、資金及技術合作。
其內容豐富多樣,為相關事務提供有力支持。
借助日本的這些經濟援助,中國的基建得以快速修建。
諸如1984年的中日友好醫(yī)院、1988年所建的康復中心,還有此后的北京地鐵 1號線與 13號線,以及 359個萬噸級以上的船舶??看a頭,皆憑借日本人提供的貸款才得以建成。
盡管這些援助其實是我們免除的戰(zhàn)爭賠款,但是我們依舊有些拿人手短。
在那個年代,抗日戰(zhàn)爭的血淚被刻意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衣帶水”和“中日友好”的贊歌。
結語
在風云變幻的國際舞臺上,沒有恒久不變的摯友。合作、競爭、關系破裂。
我們的先輩們,從這樣群狼環(huán)伺的險境里面尋找富強的希望,從錯綜復雜的大國關系里面為祖國爭取最大的利益。
如此,方有今日之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