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新店代表著一個城市的活力,那么老店就代表著一個城市的記憶。
在15元的“葷素江湖”中,就能讀懂一座城的溫度。
1998年,33歲的董秀娣在荊溪中路上開了一家富康小吃店。
每天凌晨5點,董秀娣就起床準備小吃店里一天的工作,從早飯包子油條稀飯,到午飯晚飯的菜品,董秀娣都要一手抓,忙碌的一天直到晚上9點多才結束。
一年365天,她很少有休息的時候,店里幫工的阿姨有時候也會忙活不過來,有她在仿佛就有了定心丸。
“當初就是為了生計開了一家小吃店,誰也沒想到一開就這么多年了”。
27年來,董秀娣從33歲堅守到60歲,用一門傳統手藝和堅守的心在宜興扎根數十年,勤勤懇懇喂飽了無數人的胃。
衡量一家街邊美食店好不好?不僅要看排隊的人多不多,還要看附近的街坊捧不捧場。
2葷3素,15元管飽,家住附近的居民們早就習慣了這樣一口“宜城記憶”。
大肉丸和紅燒肉是店里的招牌菜,一口肥瘦相間的紅燒肉入口即化,軟爛入味。
肉丸醬汁濃郁,輕輕一咬就爆汁,料多到兜不住,一吃就愛上。
葷菜有肉有料,素菜少油淡口,富康小吃深諳做好盒飯的道理,葷素平衡,恰到好處。
還有拌好的干絲,胡蘿卜絲、辣子、香菜,里面一樣不少。
常來店里吃飯的顧客對吃很有一套,“麻煩幫我舀勺肉湯澆在飯上”。
一勺靈魂肉湯澆在松軟的白米飯上,搭配著下肚,每一口都是碳水和肉香的完美結合。
真正的城市繁榮,不在于高樓的數量,而在于能否容下一盞為普通人亮著的燈。
這里不僅是出租車司機、環衛工人的用餐首選,更寄存著一中學子的青春時光,被親切地稱為“富康國際”。
多年來,相熟的顧客會說“老板娘,你們店可不能關啊,關了我就沒地方吃飯了。”
它是環衛工人的早餐驛站,是學子的青春記憶,是游子的鄉愁解藥,更是宜城街道的年輪刻度。
從普通小吃店到如今成為街角的“地標”,這家小店用一灶爐火,在宜城街道烙下了深深的年輪。
在這里,人們咀嚼的不僅是食物,更是時光沉淀的溫情。
宜城街道“百店故事”
百店煙火皆故事,一味一店總關情。在宜興,品宜城。如果你也有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有故事的店,都可以推薦給我們,一起為宜城街道代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