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經過4個多小時的采集,來自張堰鎮的楊譚軍在上海第一人民醫院,成功捐獻183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這份承載著生命希望的“種子”將第一時間被送往患者所在醫院,為一名素不相識的血液病患者點燃重生曙光。楊譚軍由此成為金山區今年第6例、總第71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捐獻現場,楊譚軍安靜地躺在病床上,雙臂連接著透明導管,在醫護人員的精準操作下,一旁的血細胞分離機平穩運作,將造血干細胞從他的血液中緩緩分離。從血液引出到干細胞提取、血液回輸,醫護人員全程密切監測他的生命體征,確保整個捐獻過程安全順利。
“下個星期就是我的生日,能夠用這樣的方式幫助別人,感覺特別有意義。”楊譚軍是張堰鎮康堰羽毛球館的一名羽毛球教練。2023年5月,他主動參與金山區造血干細胞捐獻千人集中入庫活動,成為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一名志愿者。“當時聽說捐獻造血干細胞能救人,就去登記了。沒想到這么快就匹配上了,很榮幸。”今年5月,當紅十字會的電話告知他與患者初配成功時,他沒有絲毫猶豫,當即決定捐獻。
從7月14日入院以來,楊譚軍的母親始終陪伴著他,給予他最堅定的支持。“起初確實有點擔心。”楊譚軍的母親坦言,“但孩子給我們講了捐獻的相關知識,還能挽救一條命,我們全家都為他驕傲。”
這份“毫不猶豫”的背后,是楊譚軍早已融入日常的公益初心。作為上海藍天應急救援服務中心金山隊秘書組組長,他利用業余時間參與上海灣區半程馬拉松、金山區龍舟賽等大型賽事的安全保障,在尋人救援等小型任務中也總是沖鋒在前;在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金山分院體檢部,他是熱心的醫導志愿者,每天上午都會在現場維護秩序、解答疑問;同時,他也是一名紅十字會救護員,時刻準備著為生命護航。“希望通過我的捐獻,帶動更多的人加入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為他人帶去生的希望。”楊譚軍說。
據悉,金山區目前已超過1萬名志愿者加入中華骨髓庫,累計成功捐獻71例。截至目前,張堰鎮共有4人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
近年來,張堰鎮通過持續宣傳動員,讓“捐獻造血干細胞挽救生命”的理念深入人心,2021至2025年,全鎮新增82名入庫志愿者。“我們希望更多人像楊譚軍一樣,了解并加入造血干細胞捐獻這項崇高事業,讓‘金山好人’精神生生不息。”張堰鎮黨委委員、副鎮長李文表示。
通訊員:陳宇、高凌
編輯/責編:干鈺瓊
審核:陳建軍、林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