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行情真是風水輪流轉啊!筆者到現在還清晰的記得,在2020年之前,銀行這類的工作,在211、財經類雙一流院校的校招中都是最不起眼的存在。
當時筆者還記得,不少經管類專業的2020屆畢業生表示:銀行的工作太一般了,穩定性不如公務員,工作輕松程度不如其他央國企,發展上限比不上公務員,薪資收入還不如私企!一般都是找不到更好工作的人才會去考慮銀行。
緊接著第二年就發生了“口罩事件”,那也是就業市場最大的一次轉折點,倒閉的私企一家接著一家,大批畢業生涌向考公、考研和央國企,就連銀行也成了香餑餑了,而從那年開始,銀行在校招中的地位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三大銀行錄用名單揭曉:人才選拔標準和偏好大不相同
就筆者所在地近幾年的就業情況來說就能明顯感受到就業的緊迫和學歷的貶值:2020年之前211的本科生去銀行很輕松,而幾年過去了,還是那幾家銀行,錄用名單從本科生變成了碩士生。
今年三大銀行(中國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和中信銀行)的錄用名單也陸續揭曉,令人意外的是,這三家銀行在招聘環節對畢業生的選拔標準和偏好大不相同,尤其是在高校背景方面的差異尤為明顯。
先來說說中國銀行,中行2025年總共招錄3510人,其中來自985高校的達581人,其他“雙一流”高校畢業生超過1000人,其中江蘇省內的985/211高校畢業生占據的份額較大,整體來看,中行招聘明顯偏向高學歷人才,生源質量整體處于較高水平。
中信銀行的招聘同樣注重高學歷背景,中信銀行2025年秋季校園招聘已公示16批次,共錄用4327人,其中985高校畢業生783人,其他雙一流高校畢業生1047人,值得一提的是,中信銀行的招聘人員中,留學生人數占比在31%左右,可見中信還是比較偏愛這一群體的,反觀國銀行錄用的留學生占比僅有5.9%。
至于中國郵儲銀行的生源,在這三家銀行中就處于墊底的狀態了,以中國郵儲銀行江蘇分行為例,2025年第一批共招錄226人,來自“雙一流”高校的只有23人,占比僅為10%,且招錄人數靠前的院校大多是普通本科院校,不少二本民辦學院的學生也進入了錄用名單。
而像東南大學、山東大學、同濟大學等名校畢業生,每所學校僅錄用1人,對比中國銀行的數據可謂是差距盡顯:南京大學22人、蘇州大學17人、南京師范大學14人、東南大學13人、中國礦業大學12人等。
了解企業的招聘的整體偏好,對于就業生而言至關重要
了解企業的招聘數據、和招聘偏好有什么意義呢?其實對于正處在就業期迷茫的大學生來說,如果未來想往銀行方向發展,那么了解不同銀行的企業文化、業務特點和人才需求,會幫助同學們選擇出更適合自己的發展平臺。
我們以中信銀行為例,幫助同學們找到了解企業招聘需求的方向和思路。中信銀行作為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代表,一直以來都以創新和靈活著稱,其對于國際業務的拓展和創新金融產品有一定的需求。
了解了這些背景就能明白,為何中信銀行在招聘中偏愛留學生了,因為留學生通常具備語言優勢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這符合中信銀行對國際業務的發展需求。
銀行作為典型的金融服務機構,其招聘策略必然與其業務定位、發展戰略和企業文化密切相關,不同銀行的招聘標準差異,為不同背景的畢業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
非名校畢業生可能更適合將求職目標鎖定在郵儲銀行等對學校背景要求相對寬松的金融機構;而名校畢業生則可能在中行、中信等銀行獲得更多機會。當然,無論來自何種背景,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始終是就業競爭的關鍵。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