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為期6 - 7天的訪華行程引發廣泛關注。這是他上臺后第二次訪華,與莫里森時期中澳關系劍拔弩張的緊張態勢形成鮮明對比。中方對此次訪問給予不少正面評價,阿爾巴尼斯此行也被視為澳大利亞對華態度的重大轉變。那么,他究竟在北京立下了哪些保證?澳大利亞是否真的“痛改前非”?
阿爾巴尼斯訪華期間,立下了三大保證,為中澳關系定下新基調。其一,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明確反對“臺獨”。澳大利亞歷屆政府雖都承認一個中國原則,但在此次臺海局勢緊張的背景下,阿爾巴尼斯的表態更具針對性。近期美國不斷向亞太盟友施壓,逼迫日本和澳大利亞表態若臺海沖突如何行動。澳大利亞防長康羅伊強硬回應,澳大利亞不會事先承諾在任何沖突中出兵,將本國主權置于首位。這顯示出澳大利亞不愿被美國當槍使,試圖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臺海問題上保持外交政策的獨立性。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資料圖)
其二,不跟中國經濟脫鉤。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這一事實在文中多次被強調。文中提到,中國包攬了澳洲一半的鐵礦石出口量,養活了6萬多個澳洲家庭。近四分之一的貿易額與中國緊密相關,超三分之二鐵礦石出口依賴中國市場。此前莫里森政府對華激進政策,導致澳大利亞龍蝦、煤炭等優勢產業出口中國受阻,企業損失慘重。阿爾巴尼斯深知中澳貿易對澳大利亞經濟的重要性,他在訪華前就放話,中澳貿易暢通對誰都好。
此次訪華,雙方在聯合成果聲明中表示,將在2025年于北京舉行外交與戰略對話、部長級經濟聯委會,圍繞自貿協定升級、關鍵礦產合作等議題深入探討,還建立了“鋼鐵行業減碳政策對話”機制,為中澳在新能源產業鏈合作開拓新路徑。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資料圖)
其三,支持中國主辦2026年APEC會議。這一表態不僅是在國際場合向中國釋放善意,更有著澳大利亞在區域戰略上的考量。澳大利亞作為APEC第二大經濟體,在礦產資源、農業科技等領域的優勢,能助力中國將“雙碳”目標轉化為區域合作共識,推動亞太地區經濟合作進一步深化,也預示著未來中澳高層互動將更為頻繁,有利于鞏固雙邊關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達爾文港這一敏感議題上,阿爾巴尼斯選擇避而不談。今年5月澳洲大選前,反對黨拿達爾文港問題大做文章,逼得阿爾巴尼斯表態爭取收回控制權。近期又有美國公司想接盤,好好的商業項目被炒成地緣政治問題。阿爾巴尼斯此次訪華擱置該問題,展現出務實與理性的外交智慧,避免破壞會談氛圍,以穩住中澳關系大局。
對比莫里森時期,阿爾巴尼斯的對華政策可謂“痛改前非”。莫里森執政時,澳大利亞沒少給中國使絆子,炒作涉華議題,推動“經濟脫鉤”,導致兩國關系跌到冰點。而阿爾巴尼斯上臺后,務實合作取代無謂對抗,雙邊貿易逐漸恢復正常,中澳貿易額基本回到了2017年的水平。
澳大利亞(資料圖)
從更深層次來看,阿爾巴尼斯的轉變是基于澳大利亞經濟現實與戰略自主的考量。中國市場需求支撐著澳經濟命脈,莫里森激進政策的教訓讓澳大利亞明白失去中國市場意味著經濟重創。同時,美國對澳“安全依賴”與澳“經濟依賴中國”的矛盾日益凸顯,阿爾巴尼斯拒絕成為美國“印太戰略”的犧牲品。
然而,中澳關系的改善并非一帆風順。澳大利亞國內仍有保守派勢力炒作“中國威脅論”,未來中澳關系仍面臨諸多挑戰。但總體而言,阿爾巴尼斯此次訪華立下的三大保證,為中澳關系回暖奠定了基礎,也讓人們對兩國關系的未來充滿期待。澳大利亞能否真正擺脫外部干擾,實現戰略自主,推動中澳關系持續健康發展,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