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晚報
近日,在地鐵首經貿站附近,一名男子在跑步途中突發呼吸性堿中毒暈倒在地,所幸此處距離豐臺區新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足百米,熱心市民及時喊來醫護人員,令男子獲得及時救助。
“快,地鐵站附近有名男子暈倒了,咱們這兒的醫生能不能幫忙去看看!”7月12日上午10時許,兩名女子急匆匆地跑進新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向掛號窗口的醫護人員求助。得到消息后,中心主任林慶、副主任敬燕燕以及全科醫生王學靜和護士長喬玉竹立即拎起急救箱跟著兩人趕到現場。
在距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北側不足百米的地鐵首經貿站C口附近,一位男子正癱坐在墻邊,面色蒼白,大汗淋漓,發出急促的呼吸,手指也輕微地抽搐著。“不是低血糖,也不是中暑。”經現場研判,四人初步診斷男子是發生了呼吸性堿中毒,連忙利用周圍市民提供的塑料袋制作成簡易面罩,罩住他的頭部,通過紙袋呼吸法緩解其快速呼吸的癥狀。
在此期間,林慶一邊輕輕按壓男子脖頸上的動脈竇,幫助他緩解神經緊張、減慢心跳,一邊不時調整塑料袋的開口大小和角度,防止其出現窒息狀況。大約過了7分鐘,男子的癥狀有所緩解,能夠起身緩慢行走了。隨后,王學靜和林慶小心攙扶著他走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搶救室進行進一步補液治療。
“真是太感謝你們了,我以前也出現過同樣的癥狀,有好心人看到我的狀態不知道該如何幫忙,幸好這次暈倒的地方離咱們社區醫院近,多虧你們及時的專業救助,不然后果不堪設想。”一個小時后,恢復過來的男子找到四位醫護人員當面表達了謝意。
高溫天氣下
呼吸性堿中毒高發
記者了解到,高溫天氣里,市民游客突發呼吸性堿中毒也成了高發場景。7月12日下午,一名游客在頤和園游玩時也出現了呼吸性堿中毒癥狀,幸好身邊朋友和游客相助,及時送醫后轉危為安。
林慶提醒,呼吸性堿中毒是由于肺通氣過度導致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壓降低,血pH值升高的酸堿平衡紊亂。常見誘因包括焦慮、高熱、劇烈運動等,可以表現為頭暈、手腳麻木、胸痛甚至抽搐。
酷暑天氣里,人的心情容易煩躁,情緒過于緊張激動時,呼吸加大也會發生過度通氣,從而導致呼吸性堿中毒。“若出現心悸、多汗、言語困難、呼吸急促等癥狀,需警惕呼吸性堿中毒的可能。”林慶說,建議外出活動時保持情緒平穩,運動也要量力而行。
紙袋呼吸法可應急
不能緩解應及時就醫
據羊城晚報報道,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張銳介紹,呼吸性堿中毒,最常見的情況是緊張焦慮、呼吸過快過深(過度通氣)。兒童情緒比較飽滿,撕心裂肺地大哭大鬧后,就常會出現手變“雞爪”、喘不上氣的癥狀。一些成年人心理壓力大,在焦慮、驚恐發作時也容易出現相關癥狀。
劇烈運動和高溫影響也有機會導致呼吸性堿中毒。劇烈運動時,身體在高溫下對氧氣的需求增加,從而促使肺部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此外,高原反應、藥物反應,或是腦炎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導致呼吸中樞受損,以及供血不足刺激呼吸中樞換氣過度時,都有可能引發呼吸性堿中毒。
應急急救可通過反復吸入自己呼出的空氣,增加體內二氧化碳濃度,從而糾正呼吸性堿中毒。“我們時常在電視劇中見到,有人對著紙袋大口吹氣,這個做法是對的。”張銳說。
“一般情況下,多數患者在情緒穩定后能自然緩解,不必過分擔心。”張銳提醒,若采取深呼吸、紙袋呼吸法一段時間,不能緩解癥狀,則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排查。“由于紙袋呼吸面罩有小概率導致急性低氧血癥的可能,建議有基礎呼吸系統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特別是老人尤其要慎用。”紙袋呼吸法只是對輕度呼吸性堿中毒的一種急救方法,對于中度至重度的呼吸性堿中毒,有可能需要使用藥物治療。
記者 黃品超,羊城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