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大連中院的一紙判決,讓攪動全國的養老詐騙巨案塵埃落定。山海控股集團實控人周志峰因集資詐騙、洗錢等罪名,被判處無期徒刑,個人全部財產被沒收。
這起案件創下多個 “之最”:8年間鯨吞244億,60萬老人的養老錢血本無歸,是中國有史以來受害人數最多、涉案資金最大的老年人騙局。
就連他的兩個下屬,都被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這 “段位” 可比當年的權健集團高多了。權健實控人束昱輝號稱百億身家,最終也只判了9年,罰款9000萬。
如今,這個讓無數老人傾家蕩產的 “大忽悠” 終于倒臺,但留給受害者家庭的傷痛,恐怕還要延續很久。
29輛豪車、142套房,揮霍無度
被捕前的周志峰,過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奢靡生活。
他名下光是勞斯萊斯等豪車就有29輛,房產142套,估值十幾個億;凍結的股票市值約40億,加起來堪稱“天價身家”。
更夸張的是日常開銷:兒子的百日宴直接花了100萬,老婆生日隨手就轉500萬;遇到媒體說他壞話,大手一揮就是5000萬 “封口費”,上百億資金就這么被揮霍一空。
這些錢可不是大風刮來的,全是老人們省吃儉用攢下的 “棺材本”。可他絲毫不在乎,把錢通過財經、賭場、股市層層倒手,悄悄轉移,等到案發后,追繳難度極大,多數老人的錢根本追不回來。
騙術不高明,為何60萬老人甘愿掏錢?
說起來,周志峰的騙術其實并不復雜,甚至不如趙本山 “賣拐” 來得精巧。但他抓住了老年人的軟肋,一口一個 “爹媽”,愣是讓數十萬老人掏出了養老錢。
受害者里,最小的60來歲,最大的90歲,不乏退休教師、工程師等高知老人。更讓人揪心的是,直到家底被掏空,他們不僅不報警,還替騙子說話:“就算被騙,我們也樂意,周總給我們帶來了快樂。”
為啥會這樣?得從周志峰的 “老家底” 說起。1975年出生的周志峰,是土生土長的遼寧大連人。
大連是工業重鎮,也是旅游城市,經歷過國企改革、房地產熱潮后,本地老人大多有房有積蓄,還有穩定的退休金。
加上東北計劃生育執行得好,兒女成家后經濟壓力小,但精神上卻很空虛,這恰恰成了周志峰的 “目標”。
2005年,他用打工10年攢下的200萬,注冊了大連山海治理咨詢有限公司。最初和其他騙子一樣,靠 “免費領雞蛋” 誘老人上門,兜售高價保健品、環保產品。
幾次成功后,他發現了更大的 “商機”:忽悠老人投資。
一份早年的公告顯示:投資19800元,存1年,每月能領5斤雞蛋、10斤大米或面粉,還有2天1夜的溫泉消費券,不去玩能折現金,“比銀行存款劃算多了”。
投資越多,會員等級越高,福利也越誘人:購物卡、生鮮券、泰國游、京滬一日游,逢年過節還有禮品,比很多子女想得都周到。
更關鍵的是 “收益”。動輒10%、20%以上,實際上他沒花多少利息,卻讓老人們覺得 “回報遠超銀行”。這種 “情感 + 利益” 的雙重攻勢,戳中了老人的軟肋。
三步套路:從免費雞蛋到掏空養老錢
周志峰的詐騙,藏在一套 “三步閉環” 里,環環相扣,讓老人一步步掉進陷阱。
第一步:免費福利拉近距離,刷足 “存在感”
他不搞粗暴的會銷,而是靠 “溫情牌”:免費發雞蛋、送毛巾,邀請老人聽講座。講師不只會推銷保健品、理療儀,還會把 “康養旅居” 說得天花亂墜。
臺下的業務員,一口一個 “干爹干媽”,噓寒問暖:登記地址電話后,定期送超市優惠信息,去社區義診,生日送慰問品。
就連2022年疫情退燒藥緊缺時,山海集團在大連還免費發了5.8萬片退燒藥,刷足正面形象。老人們慢慢覺得:“這公司比兒女還貼心。”
第二步:實體背書 “加固信任”,誘導小投入
隨著會員增多,周志峰成立了山海商貿、山海匯醫藥連鎖、夕陽紅旅行社等公司,全是針對老人的業務。門店氣派,服務熱情,可處處是算計。
藥店免費送 “高端定制保健品”,實則成本不過5塊錢,就是淀粉加奶精;旅行社組織 “扶貧康養游”,幾百塊就能去海南、威海,看似劃算,實則在篩選經濟條件好的老人。
老人們覺得 “占了便宜”,對公司的信任又深了一層。
第三步:旅游途中 “洗腦”,忽悠大筆投資
最關鍵的一步,藏在旅游途中。遠離子女視線后,業務員開始軟磨硬泡:“我們在搞藥房眾籌,做實體項目,不管賺不賺,都保證8%-10%的收益。”
有了情感羈絆的老人,往往會想 “幫孩子一把”,掏出養老錢。業務員則 “投桃報李”:免費體驗養老院、溫泉、酒席,讓老人覺得 “晚年真快樂”。
可他們不知道,這些 “免費服務” 早被算進了成本,所謂的 “投資”,不過是用后來者的錢,給前面的人付利息 ——典型的龐氏騙局。
全國擴張成帝國
這套 “閉環” 讓山海集團迅速擴張。
他們向全國老人瘋狂賣卡、賣股權:充值幾萬,能換旅游、保健品;充值幾十萬,就號稱 “股權投資”“養老資產返利”,實際利息高達百分之二三十。
積分代替利息,充值送福利,全程規避 “敏感詞”,就算子女起疑,去門店也查不出破綻。人家會說 “夕陽旅游不接待年輕人”,把人拒之門外。
很多老人怕子女反對,瞞著家人投錢。一旦老人去世,子女可能都不知道錢被騙了,山海集團就這么 “神不知鬼不覺” 地掏空了養老錢。
巔峰時期,全國有190多家 “山海會” 關聯公司,業務橫跨文旅、藥店、金融,連一些官方組織都被忽悠了。60萬老人沉迷在 “干爹干媽” 的稱呼里,哪怕隱約覺得不對勁,也舍不得這份 “關懷”。
山海集團的 “成功”,還成了其他不法企業的 “模板”。
行業內的人都知道,以 “康養旅居” 為外殼的詐騙,早就不是新鮮事。套路全一樣:先靠溫情攻勢拉近距離,再用實地體驗洗腦,最后推會員制、投資套餐,誘導充值。
就在周志峰案發前的4月27日,另一家叫 “山與海” 的康養公司也爆雷了,涉案40億,3萬多老人被騙。這家公司2015年還在新三板上市,號稱 “候鳥旅居第一股”,忽悠功力可見一斑。
東窗事發:快樂假象終破滅
騙局終有盡頭。一方面,受害老人的子女不斷舉報 “非法集資”;另一方面,文旅部門發現山海集團非法組織的旅游太多,順藤摸瓜查了下去。最終,這個龐大的詐騙帝國轟然倒塌。
那些最初只想領個免費雞蛋的老人,或許至今不愿相信:自己憧憬的 “快樂晚年”,不過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騙局。
養老詐騙的可怕之處,就在于它利用了老人的孤獨和渴望。希望這起案件能警醒更多人:天上不會掉餡餅,對 “過度熱情” 的陌生人多份警惕,就是給父母最好的保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