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ty Images 那爾那茜身穿黑色連衣裙,轉過頭,面帶微笑蓋蒂圖片社
那爾那茜是越來越多因享有特權而受到互聯網嚴格審查的人之一
今年本應是中國女演員那爾那茜突破的一年,她在兩部賣座電影和一部備受期待的電視劇中擔任主角。
但今年 6 月,這位 35 歲女孩的光環就此崩塌,因為她十多年前的考試成績在網上引發了軒然大波,并最終引發了官方對她的學業記錄的調查。
此事立即引發了軒然大波。她的名字被從電視劇《長安的荔枝》的片尾字幕中抹去,各大品牌也開始與她斷絕關系。
她加入了越來越多因享有特權而在中國受到嚴格審查的人的行列,當局已展開調查以平息公眾的憤怒。
最近幾個月,這些網絡丑聞席卷了兩位女演員、一位哈佛畢業生和一位北京頂級醫院的醫生:她們都是年輕女性。她們被指控利用家庭關系獲取不正當利益。
“特權年年有,今年更是多如牛毛,”一位微博用戶說道。另一位用戶寫道:“真想看到更多這樣的丑聞。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感到,人脈或關系比努力工作更有回報。
例如,那爾那茜被指控利用其身為演員的母親的關系進入一所著名的戲劇學校。
她母親在20世紀80年代參加的這個項目,是為像她們這樣的蒙古族學生開設的。但后來,一些舊的采訪片段再次浮出水面,其中她表示自己沒有履行一項關鍵義務——畢業后她去了挪威留學,而不是按照項目要求回到內蒙古工作。
6月初,正當數百萬高中畢業生參加艱苦的大學入學考試高考之際,外界猜測越來越多——2008年,那爾那茜正是通過高考進入戲劇學校學習。
網上偵探們挖出了那一年的最低分數,懷疑是她的。他們問道,她是不是因為媽媽才去戲劇學校的?這是一個相當嚴重的指控,最終官方介入澄清,她的分數要高得多。
但這還不夠。
引發這一切的丑聞
互聯網丑聞并非中國獨有,但它們已成為人們發泄憤怒、質疑或失望的迫切需要的出口。
這給未經核實的猜測和謠言提供了很大的傳播空間,使其在中國龐大的社交媒體上迅速傳播。在某些情況下,網民會自行進行調查,以核實指控并揭露不法行為。
今年四月,北京一家頂級醫院的兩名醫生——僅透露他們的姓氏,肖先生和董女士——因涉嫌戀情而陷入全國風暴。
Getty Images 今年,一名女孩與十幾名高中畢業生一起走進高考考場,一邊讀書一邊閱讀。蓋蒂圖片社
6 月初,正值數百萬高中畢業生參加高考之際,圍繞那爾那茜的猜測越來越多。
肖先生的妻子致信其雇主,指控肖先生因與董女士有戀愛關系而在工作中偏袒董女士。在她提出的眾多指控中,有一項最終導致肖先生丟掉了工作:肖先生在與一名護士發生爭執時,為了維護董女士,將一名已注射鎮靜劑的病人留在手術臺上長達40分鐘。
這起事件令人震驚,但隨著人們的注意力轉向董女士,此事很快引發了軒然大波。憤怒的網友發現,她僅用四年時間就完成了醫學學業,而最低學業要求是八年。
他們指控她通過作弊手段考入中國最負盛名的醫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的精英課程,并剽竊了她的畢業論文。
此事引發的強烈反響促使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展開調查并證實了這些指控。當局吊銷了董女士的行醫執照和學位,希望以此平息這場爭議。
青島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年輕醫生說道。她說,人們利用“關系”幫助子女找工作的情況并不少見,但讓她困擾的是“根深蒂固的不公平”。她花了11年時間才成為一名住院醫生,她說她和同事們從未聽說過董女士畢業的這個項目:“我們得知后都很震驚。顯然,這個項目不適合我們這樣的普通人。”
這一丑聞在競爭異常激烈的中國尤其令人痛心,因為醫生必須拼命工作才能獲得頂級醫院的住院醫師資格,或者僅僅是為了保住現有的工作。
“為什么一切都這么不公平?”她問道,網上評論中普遍流露出失望之情。
“我們不知疲倦地工作,盡心盡力地治療病人,然而,我們的生活卻比董女士糟糕得多。”
Getty Images 身著黑繩和色彩鮮艷的中國傳統服裝的蔣雨融(音譯,Luanna)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表畢業生英文演講蓋蒂圖片社
哈佛大學畢業生蔣雨融在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在中國互聯網上瘋傳
正是這種不滿情緒引發了今年 6 月針對哈佛畢業生蔣雨融 (Yurong Luanna Jiang)的憤怒。
就在她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在網上瘋傳的同一天,美國聯邦法官阻止了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禁止外國學生就讀哈佛大學的禁令。她在網上分享這段經歷時,講述了自己艱難的童年,“四處漂泊”,以及努力學習如何讓她擁有了現在的一切。
起初,她因呼吁在兩極分化的世界中團結起來而受到贊揚——甚至一些中國人評論說,他們被她的言論感動了。但她在社交媒體上的帖子很快激怒了中國網民,網民們開始審查她的簡歷,并質疑她“僅靠努力工作才獲得成功”的說法。
她的批評者并不同情她所面臨的挑戰——他們在每個故事中都找出漏洞,而當她反擊時,他們卻加倍批評。
她似乎再次提醒人們,許多中國年輕人面臨的機會越來越少。
后疫情時代經濟增長乏力,導致裁員、減薪和招聘凍結。數百萬畢業生求職困難,要么選擇低薪工作,要么干脆退出競爭。
小紅書上的一名用戶表示,她一直在網上憤怒地發布這些丑聞的消息,但幾個小時后她才發現,她已經接受的工作邀請被撤回了,因為公司已經暫停招聘。
她寫道:“果然,你生來沒有的東西,你這輩子也永遠得不到。”
“你知道你知道什么”
這種憤怒由來已久。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在審查名人和網紅過度炫富的行為。但有些東西甚至逃過了他們的審查,比如一對耳環。
女演員黃楊鈿甜遭遇丑聞,網上有人開始猜測她最近戴的耳環價值超過 230 萬元(32 萬美元;237,100 英鎊)。
他們開始質問她如何負擔得起這些費用,后來才知道她的父親是一名公務員出身的商人。后來他們發現,他曾在雅安當地政府工作,而雅安在2008年遭受了毀滅性的地震。
這場爭議愈演愈烈,人們開始質疑該家族的財富,并暗示他們從震后重建基金中牟利。當局否認了這一說法,并表示黃女士的耳環是玻璃材質的,是一副奢華耳環的廉價仿制品。
一條獲得超過1000個贊的微博評論寫道:“你知道你知道的。”
本文出處: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vg7827pwlro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