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悶熱難耐,出汗多,氣血津液消耗大,身體容易疲憊。此時人的脾胃功能減弱,氣血耗損、虛寒內生的問題更加明顯。
如何既能快速恢復能量,又溫和固護受傷的脾胃?
今天,邀請到脾胃專家何婉婉主任,來給大家分享一個經典方劑。
黃芪建中湯,由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紅棗、飴糖、黃芪組成。每種藥材各司其職:
桂枝+生姜:
辛溫之力是關鍵。熱天貪涼、飲食生冷,脾胃受寒難運化是常態。
桂枝溫通脾胃陽氣,生姜暖胃散寒,合力驅散停滯的寒氣,讓脾胃重獲溫暖活力。
黃芪+炙甘草+大棗:
專補耗散之氣。黃芪是補氣的能手,尤其擅長補益脾肺之氣,促進被濕困、被熱耗的脾胃功能恢復;它還能幫助穩定體表環境。
炙甘草與大棗協同,補氣健脾同時養血護心。
白芍+飴糖:
滋養流失之陰血。三伏出汗多、消耗大,身體易陰血不足。白芍養陰養血,緩急止痛,與甘草相配止痛效果更強。
飴糖甘緩滋養,補虛能力突出,能快速給虛弱的脾胃和疲勞的心臟補充重要能量。
全方合力作用清晰:
- 強力驅寒溫中:高效化解積聚在脾胃的陰寒之氣。
- 氣血陰陽同補:重點提升因天熱過度耗散的陽氣與陰血,恢復身體的“動力”來源。
- 脾胃心臟兼顧:氣血得以補充,脾胃功能增強,心神也自然獲得滋養,趨于安穩。
最適合這些人群:
1、怕涼怕風、手腳不溫或手心易煩熱
2、疲憊沒勁、面色差、容易心慌
3、餓了就不舒服,一累就易胃痛,溫熱按壓能緩解
4、容易急躁、情緒波動大
具體怎么用?看看這則案例:
53歲徐先生,反復胃痛3年,受涼或空腹時加重,三伏天疲乏、心慌明顯。癥見:胃部隱痛喜溫按,食欲差,乏力心慌,手足不溫。
診見: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辨證為脾胃虛寒,氣血兩虛。
開方以黃芪建中湯為基礎方,輔以炒白術、茯苓加強健脾祛濕。
治療2周后胃痛、心慌減輕,4周后胃痛基本未作,體力精神好轉。
最后提醒: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具體的用藥和治療方案應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病情進行調整,不可盲目自行用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