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NBA自由球員市場,說實話,已經進入了“擺爛階段——大魚基本都被撈走,剩下的不是各自球隊死磕要價,就是沒人愿意接手的尷尬局面,這份官網盤點的“未簽約9大目標名單,怎么看都透著點無奈,這不是誰都能躺著等大合同的年代,尤其是那些過了巔峰的名字,現實一點,大家都懂,錢、位置、球隊目標三者齊活的局面,基本不存在了。
就拿馬爾科姆-布羅格登來說,32歲的“師兄其實很清楚自己現在是什么定位——優質替補、偶爾應急首發,正兒八經去扛主力的日子已經過去了,上賽季在奇才那個爛攤子,能打出12.7分4助攻其實算穩定輸出,領導力不缺,球風也不花哨,這類人放到爭冠隊還是有空間的,但問題是,爭冠隊要的是性價比,布羅格登自己也明白,過了這個夏天還沒簽下家,那真得反思下是不是要降價了。
約什-吉迪這類受限制自由球員,卡在“報價-匹配-要價三角地帶,尷尬得很,公牛不松口,外隊又不敢開天價,大家就這么耗著,吉迪上賽季14分8板7助,數據說得過去,但你真讓他頂3000萬年薪,球迷不服氣,管理層也得掂量,市場就是這么現實,遲遲沒人下狠手,最后多半還是雙方各退一步,簽個相對合理的價碼,然后媒體出來給大家洗洗地,說什么“雙方互相成就,其實就是誰都不想吃虧罷了。
說到昆廷-格萊姆斯和卡梅倫-托馬斯,兩個年輕人其實挺像,都屬于那種“新東家剛冒頭、老東家舍不得的典型,格萊姆斯賽季中期從獨行俠去了76人,場均21.9分,直接打臉老東家,獨行俠后場缺人,結果把能打的給送走了,你說氣不氣,托馬斯更夸張,24分的得分王,籃網還在這兒咬合同,大家都明白,這種級別的得分手,早晚得拿大合同,但現實就是,彼此都在博弈價碼,誰先松口誰就被“點贊回懟,所以僵著——等一個市場信號,誰先動,誰就帶節奏。
艾爾-霍福德、克里斯-保羅和拉塞爾-威斯布魯克,三個老將,三種命運,霍福德其實早就看淡了,錢他不缺,主要看去哪里舒服,騎士隊、勇士隊都覬覦他,但“家庭優先這事兒,外人說不準,說白了,他是那種有選擇的老江湖,誰給足尊重,誰能滿足他生活圈的需求,去哪都無所謂,保羅的話題性更強,40歲還能打82場,馬刺用得挺溜,但他自己想回洛杉磯,快船、湖人都可能,球迷嘴上說“情懷,其實都清楚,保羅這級別,早就不為錢打球了,想的是退役儀式怎么體面,至于威少,爭議最大,湖人、快船、掘金都不要他,沒人覺得他還能領軍,但總有人賭他那股“猛勁兒還能用一陣,他的跳投,防守都放他投,失誤一堆,這種人你要說徹底沒人要,那也不現實,畢竟聯盟總有球隊缺激情,但要真給大合同,真的得掂量再掂量。
喬納森-庫明加、加里-佩頓二世這種藍領型球員,前者是勇士新星,后者是防守專家,庫明加自己其實也煩——在金州出場時間不穩定,地位忽上忽下,明擺著換個環境可能更好,但勇士不愿意白送,市場也沒人舍得砸錢,先簽后換、留一年再說,這種操作在聯盟不新鮮,大家都在等個機會,佩頓的情況更簡單,32歲還在拼防守,年薪900萬上下,屬于那種“有空位就能填的拼圖,問題是,資金都快花完了,球隊不想多掏,佩頓也不想降太多,所以耗著,等秋天開營,總有人缺防守再想起他。
整個市場就是這么個死循環——年輕人嫌錢少,老將等待遇,球隊資金不夠,每個人都在等“下一個先動的信號,結果一拖再拖,轉會新聞變成“誰還沒簽,熱鬧是別人的,輪到自己,反而進退兩難,你說巧不巧,聯盟每年都要上演一遍,球迷也都見怪不怪。
總結來看,這批自由球員的現狀,其實就是整個聯盟補強邏輯的縮影——錢少了,位置緊了,誰都不想做冤大頭,年輕人想拿大合同,老將要體面收官,管理層算計每一分工資帽,市場冷冰冰地告訴你:時代變了,誰都得現實點,誰能先低頭,誰就能搶到飯碗,剩下的,只能靠運氣和人情世故了,球場上拼的是數據,場下拼的是談判桌上的耐心和底氣,這才是今年自由球員市場最真實的樣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