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籃又一次站到了和日本女籃的賽場上,這已經是三年里的第三次大賽級別碰面了,上一次是2023年亞運會決賽,再上一次是2023年亞洲杯決賽,這兩場硬仗中國都拿下了,比分一個74比72,一個73比71,用“險勝來形容一點不過分,這種級別的交手,每一個回合都能讓人心跳加速,沒點心理素質都不敢看最后兩分鐘,巧了,今年亞洲杯半決賽兩隊又碰上了,說是命中注定也不為過。
說到中國女籃和日本女籃,那真是亞洲籃球圈里的老對手了,風格也很鮮明,中國女籃強調內線對抗和整體高度,日本女籃則小快靈,三分球投得賊準,防守輪轉也快,經常靠速度和外線拉開空間,頂尖球員像町田瑠唯、赤穗向日葵這些,外線一旦熱起來,分分鐘就能把局勢攪亂,反觀中國女籃這邊,李夢、韓旭、李月汝,都是世界級內線,往里一站就是天然屏障,強點對強點,誰也不服誰,觀賞性直接拉滿,場上對噴、場下“點贊回懟,兩邊球迷都沒少參與,這才是高水平對決該有的味道。
其實這幾年中日女籃的戰績對比非常微妙,日本女籃在2017-2021年間是亞洲絕對霸主,連續拿了三屆亞洲杯冠軍,還打進過奧運會決賽,但中國女籃近兩年開始強勢反彈,一波接一波的年輕球員上位,球隊結構也更合理了,攻防兩端都有提升,尤其是關鍵球能力明顯進步,去年亞運和亞洲杯的兩場決賽,都是最后一攻才分出勝負,這種級別的對抗,硬實力和心態都得拉滿,誰先慌誰就先崩盤,咱說句實在話,現在的中日女籃,真就是亞洲籃球的天花板,其他隊想插一腳都難。
問題來了,三年三次大賽交手,場場險勝,這回中國女籃有絕對把握嗎,說實話,還真不敢打包票,首先日本女籃的打法非??酥袊@的防線,外線一旦打開局面,咱們的高大內線就容易被拉出去,防守覆蓋面積大了,體力消耗也更大,上一場對陣日本,李夢和韓旭雖然都發揮得不錯,但外線防守還是被日本打出很多空位三分,關鍵時刻要是日本準星來了,局勢就難說了,反過來中國女籃這邊,雖然內線有優勢,但日本女籃對籃下收縮很有心得,經常用協防和夾擊擾亂進攻節奏,去年亞洲杯決賽,最后兩分鐘中國進攻就明顯卡殼,幸好李夢最后那球頂住壓力,不然劇情很可能反轉。
再說球員狀態,這屆亞洲杯中國女籃陣容穩定,主力球員沒有大傷病,隊內默契也還在線,李月汝、韓旭的內線組合依然是亞洲最強,李夢的突破和分球能力還是殺招,外線的楊力維、王思雨也都能串聯全隊,但說到底,還是要看臨場狀態和臨場應變,尤其是面對日本女籃的全場緊逼和外線牽制,中國女籃需要打得更細致,減少失誤,提升轉換速度,不能一味靠身高強吃,否則很容易被日本的高壓防守帶亂節奏,前幾場比賽暴露出轉換防守慢、外線輪轉跟不上等問題,這一場要是還犯,真不敢想后果。
外部因素也不能忽略,亞洲杯賽程密集,球員體能消耗大,雙方都不是滿血狀態,但中國女籃一直被外界寄予厚望,輿論壓力也不小,日本女籃最近兩年實力也沒明顯下滑,反倒更加注重團隊配合和防守紀律,關鍵時刻還真不好說誰能頂住壓力,場外球迷的對噴其實也反映了兩隊粉絲對勝負的極度在意,這種氛圍下,誰心態更穩、誰能在細節上占優,誰就有可能笑到最后。
此情此景,不得不感嘆,中日女籃的對決已經成為亞洲籃球的經典戲碼,每次碰面都是高質量攻防和極致懸念的代名詞,其實雙方都清楚對方底牌,拼的就是誰能臨場發揮得更穩定,誰能在關鍵時刻少犯錯,這樣的比賽看的是過程比結果更揪心,哪怕最后一回合定勝負,那也是頂級對抗該有的劇本。
最后說說結論,這場比賽中國女籃依然有優勢,內線高度和球員個人能力都在線,但日本女籃的外線爆發力和團隊執行力也是頂級,勝負依然可能在最后一攻決定,誰先犯錯誰就可能輸球,對于球迷來說,這絕對是值得熬夜的對決,亞洲籃球的巔峰時刻,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容錯過,屆時不管誰贏,過程都值得點贊,畢竟對噴歸對噴,實力才是硬道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