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曾經高舉關稅大棒的特朗普,會在一個月內對中國態度180度大轉彎?從抨擊中國管控芬太尼不力到盛贊中國“一直在幫助美國”,從加征芯片禁令到恢復高端芯片銷售,這位美國總統的對華政策轉變堪稱戲劇性。更令人驚訝的是,他甚至公開表示"歡迎再次訪華"。這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政治算計?
戲劇性轉變:從制裁到示好
6月5日的中美元首通話成為關鍵轉折點。中方在通話中明確要求美方"撤銷對中國實施的消極舉措",特朗普當時就承諾“愿同中方共同努力落實協議”。這一表態為后續政策轉向埋下伏筆。
美國財長貝森特(資料圖)
短短一個月內,特朗普政府就解除了至少6項對華限制措施:7月2日取消對華出口乙烷限制并撤銷芯片設計軟件(EDA)出口許可證要求;同一天,全球芯片巨頭英偉達宣布已獲準恢復對華銷售H20芯片,AMD也收到相關通知;6月6日恢復處理哈佛中國學生簽證;7月3日解除通用電氣航空對華噴氣發動機出口限制。這種政策轉向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在特朗普執政期間實屬罕見。
三大政治算計
1.為8月貿易談判鋪路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7月15日明確表示,8月12日中美關稅休戰截止日期“具有靈活性”。特朗普政府正積極籌備8月初在第三國舉行的第二輪貿易談判,這些示好舉動顯然是為了軟化中方立場,推動在關稅減免、貿易平衡等核心議題上達成共識。
2.為訪華行程造勢
中方在6月通話中已明確"歡迎特朗普再次訪華",特朗普對此表示"誠摯感謝"。解除對華限制、塑造合作形象,都是為了消除國內對其"強硬對華"政策的質疑,為可能的訪華爭取政治資本。據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團隊已在商榷具體訪華行程。
特朗普(資料圖)
3.轉移國內矛盾
當前美國輿論焦點集中在“愛潑斯坦檔案”等丑聞上,特朗普急需轉移民眾注意力。他刻意將中國治理芬太尼的成效歸功于自己的"關稅懲罰",聲稱"中國因被'懲罰'而行動"。這種"邀功"行為,顯然是為了鞏固共和黨基本盤支持,為2026年中期選舉布局。
中方的清醒應對
對于芬太尼問題,中方多次強調這并非“中國制造”或“中國出口”導致。商務部發言人明確表示,美方以芬太尼為借口加征關稅毫無依據,中方此前采取的反制措施(包括關稅和非關稅手段)至今有效。對于特朗普的“示好”,中方保持高度警惕,深知這些讓步可能隨時因美國內政治波動而反轉。
本質:短期策略性妥協
特朗普的對華轉向具有明顯矛盾性:既想通過解除限制獲取經濟利益,又不愿放棄炒作"中國威脅"以迎合國內保守勢力。這種搖擺心態導致其政策反復無常。正如《紐約時報》分析指出,特朗普的所有“讓步”都服務于8月談判和訪華行程,一旦達成階段性目標,其“強硬”姿態很可能卷土重來。
特朗普(資料圖)
更值得關注的是,特朗普在解除芯片禁令的同時,還簽署了一份《遏制芬太尼販運法案》。這種"胡蘿卜加大棒"的做法,充分暴露了其將經貿問題政治化的本質。他試圖用局部讓步換取中方在關稅、市場準入等核心議題上的妥協,這種策略早已被中方看透。
展望8月談判
中方需要保持戰略定力。一方面要抓住機遇推動務實合作,落實兩國元首共識;另一方面更要堅守科技自主、產業鏈安全等核心利益底線,在關鍵領域絕不退讓。特朗普的"變臉"戲碼雖然令人眼花繚亂,但中美經貿關系的穩定發展,必須建立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基礎上。
這場中美博弈的最新篇章再次證明,在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任何施壓和威脅都注定徒勞。特朗普的“示好”可以看作是美國對華政策調整的一個縮影,但無論如何變化,中國都將堅持自己的發展道路,以不變應萬變。正如外交部發言人多次強調的那樣,中方愿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與美方共同推動中美關系重回正軌。至于特朗普的"變臉"能持續多久,時間會給出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