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歐盟通過了“史上最嚴厲”的對俄第18輪制裁,俄方預計來自歐美的制裁或將像伊朗那樣持續數十年,俄國有大學甚至專門為此開設了碩士課程,專門培養應對制裁的“專家”。相關詳情我昨晚已經發了文章《歐盟對俄實施第18輪制裁,俄大學開設應對制裁碩士課程》(點擊標題可讀),此處不再重復。
我在昨天的文章里分析了“歐洲重新武裝的玄機”,認為歐洲投入8000億歐元武裝自己以防備未來可能遭到的進攻只是一種庶人耳目的說法,實際上是為烏克蘭打造數量龐大的武器庫。
如果歐洲沒有未雨綢繆地武裝自己,將來必遭進攻;如果加大國防投入并重新開動戰爭機器,被入侵的可能就不復存在。
當烏克蘭無法阻擋進攻時,這些武器就會送到烏克蘭前線——為了既不得罪川普,又要為烏克蘭的軍事能力做好預案,歐洲人真是絞盡了腦汁。
昨天晚上,匈牙利媒體報道歐爾班的一番話證實了這個猜想。
歐爾班認為這份預算的目標是“狡猾而秘密地接受烏克蘭加入歐盟”,他相信“新(國防)預算的20-25%將流向烏克蘭”。
他表示,烏克蘭應該被視為合作伙伴,而不是成員,且“烏克蘭還沒有準備好加入歐盟”。
歐爾班最后一句話并非沒有道理。歐盟對入盟國的政治清廉度和經濟自由度要求非常高,脫胎于前蘇的烏克蘭與其差距甚遠,加上多年來處于被入侵狀態,許多改革事項都必須為抗戰讓步。歐盟愿意接納烏克蘭更多的是出于政治善意,不可能因此大幅降低門檻。
“路透社”昨天報道,德國總理梅爾茨在會見羅馬尼亞總統尼庫索·丹的時候悲觀地預測說,烏克蘭不太可能在歐盟下一個預算周期(2028-2034年)結束前加入歐盟。也就是說,烏克蘭加入歐盟最快也要在2034年之后。
烏克蘭于2022年戰爭爆發后不久申請加入歐盟并獲得了候選國地位。當時歐盟作出這個決定,更多地是表達對烏克蘭的支持。
歐盟官員表示,如果烏克蘭完成必要的改革,有可能在2029年前加入歐盟。
今年1月,澤連斯基設定了2025年度的6個談判目標。
今年2月,立陶宛總統瑙塞達提議將2030年1月1日作為烏克蘭加入歐盟的目標日期。
但實際上不太可能如此順利。
默爾茨說得很務實:歐洲“當務之急是盡一切可能結束這場戰爭”,然后再致力于烏克蘭的長期重建。
現在的戰場上,依然是俄攻烏守。俄軍的目標是多搶地,烏軍的目標是多殺敵。
有俄躉在評論區質問我:“1000比19,昨天烏俄交換戰俘遺體,烏克蘭還有什么打的理由呢,就是為了加入北約嗎?”
我對這句話的評價是:邏輯和智商有硬傷。
邏輯上。從2022年11月烏軍反攻被拜登阻止后,戰場上的態勢都是俄進烏退,6月份俄軍新占領土為1400多平方公里。因此,雙方陣亡士兵的遺體都遺留在俄軍控制的范圍內,俄軍手中烏兵遺體多是必然的結果。
這一點,包括“戰爭研究所”在內的多家智庫早就做了分析,俄方還沒有以此為據稱烏軍陣亡數多于俄軍。
一名為烏作戰的同胞曾經寫文章詳細描寫過在戰場撤退的驚險場面(他委托我發表在“滄浪閑話”這個公眾號里),由于俄軍人數太多、火力太猛,他們根本無法帶走陣亡戰友的遺體。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
俄軍不在乎抓多少俘虜,甚至有旅、營級指揮官下達殺俘的命令(烏方曾公布過錄音)。
烏軍2024年開始實施一項名為“無人機軍隊:獎勵”(也稱為“電子積分”)的計劃,規定烏軍擊斃、俘虜及擊中、摧毀敵軍裝備可以得到“積分”,并以積分兌換裝備。
根據該計劃,每擊斃1名俄兵得1分,每抓獲1名俘虜得10分,為的是有更多俘虜去交換。因此烏兵抓俘的動力遠高于殺死敵兵。
但這也給烏兵帶來了不必要的傷亡。因此今年作了修改:擊斃得6分,抓俘得12分——從1:10變成了1:2。
BBC昨天的這篇文章中有詳細的介紹。
智商上。這名俄躉的意思是,烏兵傷亡人數太多,因此不應該再打下去。
多國情報部門及智庫統計認為,俄兵傷亡在90-135萬之間,烏兵傷亡在45-60萬之間。
任何人以傷亡大為由指責烏方抵抗,卻不以傷亡大為由要求俄方停止侵略,都是道德淪喪的壞逼。
建議這些俄躉用百度去搜下抗日戰爭中、日雙方的傷亡數。
還有兩個世人皆知的事實:
首先,三年多來所有的民調中,支持抗戰的烏民人數都是要求放棄抵抗人數的好幾倍。
抗戰,是絕大多數烏克蘭人的意愿。如果澤連斯基選擇投降,不用俄人動手,烏人就會干掉他。
其次,俄方不僅花數億美元從金國買兵,還滿世界騙人入俄再送上戰場。
到底誰能堅持?但凡心、眼有一個不瞎的,都看得出來。
烏方缺少的,仍然是武器彈藥。但是,川普團伙一旦亮明挺俄壓烏立場,歐洲運送武器彈藥的速度將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近日,烏克蘭方面推出了一項宰鵝“毒計”——《“勇士一號”戰場實驗計劃》,真誠邀各國——尤其是正加大國防開支與軍工投入的歐洲各國——到烏克蘭戰場來進行“武器實驗”。
試驗品就是侵略者。
任何一種武器,如果只是制造者單方面宣稱其如何如何厲害,那只能自娛自樂,別人不會相信并掏錢來買。
哪怕測試過了也不行。因為測試可以造假。
最好的“測試”就是拿到戰場上去用。
烏克蘭幫這些國家測試武器,不僅結果真實可信,還免費。
該計劃正式實施后,相信很多軍工企業都會將他們的新武器送過去測試。
這將是俄兵的噩夢。
順便提一下:有智庫評估,俄兵實際陣亡人數已超過40萬,而不是大機構所說的25萬-30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