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一則低調卻重量級的消息震動全球:中國將投入3440億元人民幣,設立史上最大規模的半導體投資基金。這場看似“技術工程”的行動,其實早已超出了技術本身,正對著ASML所在的光刻機產業鏈核心動手,也讓一向強硬的特朗普在啟程前往北京前就選擇了“先服軟”。
白宮示好,不是示弱,而是心虛
就在中美關系開始悄然升溫之際,一件讓外媒直呼“反常”的事出現了——特朗普突然放下了“強硬姿態”。不再喊“中國偷走了我們的就業”,不再把“貿易逆差”掛在嘴邊。對比他第一任期時的咄咄逼人,這種“姿態緩和”太值得玩味了。
據彭博社透露,特朗普在白宮會議中對華議題的發言,比任何一位官員都更“務實”。很顯然,經歷了四年的脫鉤失敗后,華盛頓已經明白:強壓無效,反而催生出一個技術韌性更強的中國。
他口中的“中國威脅”,如今變成了“中國需要合作”,這不是轉性,而是算賬。美國在技術封鎖上越是極端,中國就越是堅定自主創新之路。
中國3440億基金,“光刻機卡脖子”決戰打響
正當白宮在謀求“重開談判”時,中國出招了。
3440億元,是一場全面升級的“科技獨立戰爭”的開場號角。這筆資金的投向并不分散,而是指向最核心、最受限、最關鍵的環節——芯片制造設備,尤其是光刻機。
熟悉行業的都知道,當前最難突破的,不是芯片設計,而是“制造設備鏈條”,尤其是EUV光刻機,這也是ASML的護城河。
但現在,中國不再等待ASML的“技術解凍”,而是要自己干。
《日經亞洲》罕見發出警告:如果中國真能打造自己的ASML,那不僅意味著美歐的技術封鎖將失效,更代表著全球芯片制造格局將被徹底顛覆。
這不是危言聳聽。從中芯國際到華為海思,從中微公司到南大光電,中國在材料、工藝、設備、EDA軟件等關鍵環節的推進速度,遠超外界預期。制裁越狠,國產化速度越快。
ASML態度變了,慌了
有趣的是,向來傲氣的ASML突然換了說法。過去他們高調宣稱“可以遠程鎖死中國光刻機”,如今卻放低聲調,新任CEO富凱表示:“限制越多,對方越強。停止服務,未必阻止制造。”
這就是怕了。
ASML也開始意識到:靠一己之力阻擋中國發展,只會反過來逼出一個不依賴ASML的全球第二光刻體系。一旦中國實現自主突破,ASML最大的市場不再需要它,那才是真正的“滅頂之災”。全球都在目睹這場“攻守易勢”的產業博弈:西方越強封鎖,中國越快突圍。
特朗普“退火”,不是善意,是不得不退
表面看,特朗普緩和對華語調,是為了貿易會晤。可真實的背后,是他自己也被數據嚇到了。
美國的通脹居高不下,制造業回流乏力,芯片法案燒錢巨大卻遲遲無果;而對岸的中國,不僅沒崩潰,反而在新能源、電動車、AI大模型、半導體設備等關鍵領域頻頻取得突破。
特朗普當然知道硬扛下去,代價太高。如果說第一任期他可以當“破壞者”,第二任期他必須當“修補者”。這就是商人總統的算盤:合作才有轉機,繼續圍堵只會把自己困住。
所以,特朗普態度變軟,并不意外。真正意外的是,中國回應他的“橄欖枝”的方式不是握手,而是——砸下3440億。
這一招夠硬,也夠狠。
全球半導體格局即將重構
我們不妨把目光拉遠。
這筆3440億投資意味著:在關鍵技術領域,中國要擺脫“買來主義”,開始構建自己的一整套生態。
正如我們曾經打造自己的高鐵、大飛機、北斗系統一樣,如今輪到芯片設備產業——從頭再來,親手重塑。
而特朗普代表的美國戰略思維,也正在從“壓制中國”轉向“防止被反超”。這說明什么?說明權力天平真的動了。
3440億只是開始。
過去我們常說:核心技術是求不來、買不來、換不來的。
如今我們可以補上一句:核心技術,是打出來的,也是砸出來的。
而當這場硬仗打完那一天,也許全球科技的格局,將以中國制造的光刻機為中心重新書寫。
到那時,就不是誰愿不愿意合作的問題,而是誰還能跟上中國的節奏的問題。
這一刻,正在到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