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的兵員數量已經進入了“存量時代”,不久后可能連80萬大軍都湊不出來。然而,烏克蘭早就設想著用“無人武器”戰勝俄羅斯,如今,這一設想似乎正在“成為現實”。
與此同時,美國總統特朗普7月14日宣布一項“武裝烏克蘭”的新計劃,該計劃預計將包括向烏克蘭提供進攻性武器,以此來改變戰場局勢。
據參考消息7月14日報道,就在7月9日,烏克蘭第3獨立突擊旅通過“電報”軟件發布消息稱,烏軍在哈爾科夫地區,首次成功地僅憑無人機和自殺式地面作戰平臺,迫使俄軍士兵向無人裝備投降。
從烏克蘭方面發布的消息來看,烏克蘭在地面上派出的是類似于機器狗的無人武器,用俄語發出最后通牒;空中有多架多旋翼無人機,在烏克蘭方面的警告下,數名俄軍成為俘虜,這似乎是“人類戰爭史上首次由純機器人部隊完成的俘虜行動”。
烏克蘭方面發現,無人武器在當今戰場上大有可為。面對俄羅斯布下的地雷陣,烏克蘭方面用小型的自殺式地面機器人,就能越過雷區摧毀俄軍掩體,給俄羅斯方面意想不到的打擊。
當烏軍無人武器包圍俄軍時,俄羅斯士兵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他們意識到,自己拼上性命,能換走的不過是烏克蘭的幾個“機器狗”或“無人機”,這些機器十分廉價,毫無感情,且不知畏懼,源源不斷。在這樣冰冷的無人武器面前,士氣再高的隊伍,恐怕都會崩潰。
烏克蘭如今用1000多美元,就能得到一個小型的自殺式機器人,遠低于一枚反坦克導彈的造價,這使得烏克蘭有了新的“取勝途徑”。
在此之前,烏克蘭方面用一場大規模無人機襲擊,擊毀了俄羅斯十余架戰略轟炸機,戰爭成本完全不對等。烏克蘭國防情報局長布達諾夫直言:“烏克蘭用不到2萬美元的裝備,就能摧毀了敵方上億美元的武器!”
這場“零傷亡”勝利暴露俄軍致命短板,俄軍對低空無人機攔截率嚴重不足,反無人機武器十分欠缺,反地面無人武器的裝備還沒有大規模部署戰場。
對于無人武器的大放光彩,一些媒體擔憂,新的戰爭方式讓《日內瓦公約》遭到挑戰。機器人無感情、無道德判斷的特性,使戰爭徹底剝離人性維度。
舉例來講,《日內瓦公約》規定戰俘需“交由人類看管”,但無人機押送全程可以實現無人類接觸,投降俄軍無法接受醫療檢查與身份登記。
若戰俘押送途中逃跑,無人武器能否直接擊殺?就算是人為操作的無人武器,操作員能否通過實時畫面遠程下令擊殺?這些都是需要得到解決的戰場新問題。
不過,俄羅斯和烏克蘭如今都顧不上這一切,畢竟兩國之間的斗爭早已經白熱化。誰能取得勝利,誰才能有機會來定義這一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