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2025年7月17日,全美1600多個城市同時爆發抗議怒潮,不是為了慶典,不是為了體育盛事,而是為了控訴總統特朗普。這不是一場普通的示威,而是一場由下而上的反撲,一次針對“冷血新政”的全國性道德覺醒。抗議的主題是“善意抗爭永存”,但街頭傳遞的信息清晰而憤怒:我們不接受這場對窮人、移民、弱勢群體的政治清洗。
特朗普不是第一次成為抗議的中心,但這次規模之廣、情緒之烈,遠超以往。他將大規模驅逐移民、削減醫療補助、減少窮人救助福利等政策包裝為“國家安全”與“財政重建”,實則是對美國社會底層的集體屠宰。這一切正在把美國推向新自由主義的極端版本,一個只保護富人、只服務企業、只容得下“純種美國人”的國家幻影。
“捍衛公眾利益組織”的聯合主席莉薩·吉爾伯特直言:“我們正在經歷國家歷史上最可怕的時刻之一。”她說得沒錯。特朗普不再是那個“推特治國”的喜劇角色,他已成長為一個深度意識形態化、鐵腕冷酷的國家重塑者。他的政策不再是為了博得選票,而是為了重構一個只有白人中產、企業主和軍工復合體才有發言權的美利堅。
在亞特蘭大、圣路易斯、奧克蘭、安納波利斯,街頭人潮涌動,高喊“停止驅逐”、“窮人不是罪犯”、“醫療是人權”。在芝加哥,這場抗議成為核心風暴,數萬人涌上廣場,面對重重武警高聲疾呼:“我們不是你們的棄民,我們是國家的主人!”社交媒體上無數視頻流傳開來,標語、哭泣、憤怒、團結,如同燎原之火。
抗議的時間點也極具象征意義。這一天,也是美國已故國會議員、民權傳奇人物約翰·劉易斯的紀念日。這位曾在血腥星期日中面對警棍不屈不撓的黑人民權戰士,如今成為反抗新暴政的象征。在美國國家記憶與良知幾近麻木的時刻,劉易斯的精神成為最有力的吶喊:沒有人應被遺忘,沒有人應被驅逐,沒有人應因貧窮而失去活下去的權利。
特朗普的對手們曾幻想他只會做“表演政治”,但如今,現實已擊碎幻想。他是赤裸裸地動刀。他對聯邦醫療補助計劃動手,將數百萬窮人、殘疾人、老年人推入無藥可醫的深淵。他推動SNAP(補充營養援助計劃)資格收緊,減少食品券發放,導致眾多家庭陷入饑餓。而今,他又要上演更慘烈的一幕:大規模遣返移民,許多在美生活十余年的家庭將被連根拔起。
而共和黨呢?在國會山,他們不是沉默,就是歡呼。他們站在金字塔頂端,俯視底層人民的悲鳴,把抗議視為“無理取鬧”,把民主制度當作裝飾,實則早已將國家交給金主與軍火商。
主流媒體試圖淡化這次抗議的激烈性,把它包裝為“有組織的表達”。但事實是,這是一場群眾對體制冷酷暴力的直接控訴。特朗普政府的“社會重組工程”正按部就班地瓦解新政遺產,拆解社會保障網,而底層人民幾乎無處可逃。這不是行政改革,這是社會屠宰。
華爾街在歡呼,移民在哭泣;五角大樓在叫好,疾病與失業在蔓延。特朗普試圖以“國家安全”為盾,把貧窮、外國人、病人打成國家敵人。他發動的不是對外戰爭,而是對內“凈化運動”,把國家作為一個公司來運營,把人民當作盈虧報表的數字。
這場抗議,是一次火山噴發,但遠非終局。美國的分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真實,種族裂痕、階級對立、文化撕裂在特朗普的推動下達到極致。他不僅沒有修復國家,反而撕開了制度的遮羞布。一個聲稱“讓美國再次偉大”的人,正在讓這個國家道德沉淪、制度潰爛、人心四散。
未來幾個月,美國還將迎來更猛烈的抗議、更大的選舉對決、更深的制度撕裂。如果說這次抗議是警告,那接下來的選票就將成為戰場。美國人必須決定:是要繼續沉溺于特朗普式“強人幻覺”,還是喚醒本國的憲政與人道主義傳統。
烈火已經點燃,憤怒在街頭回蕩。特朗普正在試圖重塑一個他夢想中的“完美國家”,但這個國家是否還能容得下普通人?是否還能稱之為民主?是否還有靈魂?這些問題,不是留給歷史學家來回答的,而是留給此刻的美國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