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英國《金融時報》爆出一個猛料,原來早在差不多兩周前,特朗普在與澤連斯基的通話中,竟然悄悄給烏克蘭遞了個話,鼓勵烏克蘭加強對俄羅斯領土的深入打擊。
特朗普更是主動詢問澤連斯基:“若美國提供遠程武器,烏軍能否打到莫斯科?”
面對這個極具誘惑的提議,澤連斯基的回應毫不含糊:“絕對可以,只要有武器就能做到。”
然而這番看似默契的對話,卻在消息曝光當天就迎來了急轉(zhuǎn)彎,特朗普本人親自下場表態(tài),稱澤連斯基不應以莫斯科為目標,甚至否認會提供遠程導彈。
不難看出,特朗普因為俄烏沖突依舊持續(xù)而感到不滿,想通過極端手段迫使普京讓步,但又不愿真的把事情做絕。
就在通話內(nèi)容曝光前一天,他也剛剛給普京下了通牒:50天內(nèi)必須與烏克蘭達成和平協(xié)議,否則將面臨非常嚴厲的制裁,對俄加征100的關稅。
這個期限聽起來強硬,卻像一張缺乏底氣的空頭支票,畢竟連特朗普自己都清楚,美國手里能打的牌已經(jīng)不多了。
特朗普的態(tài)度為何如此反復?一方面,特朗普因俄烏談判停滯而深感“挫敗”。
7月初,特朗普與普京的通話無果而終,俄軍還在通話后發(fā)動“史上最猛烈空襲”,這讓特朗普面子上掛不住。
另一方面,“有人買單”讓特朗普有了援烏的動力。
特朗普稱美國將通過北約向烏克蘭提供武器,費用由北約支付,這符合其“美國優(yōu)先”原則。
如此一來,美國既能賣軍火賺錢,又不用自己掏腰包,還能讓盟友承擔更多責任,可謂“一舉多得”。
然而,澤連斯基若因此認為美國會全力支持其打擊莫斯科,那就高興得太早了。
從美國自身利益來看,雖然特朗普對俄施壓,但真要幫助烏克蘭打擊莫斯科,可能會引發(fā)俄羅斯的強烈報復,導致局勢失控,這不符合美國利益。
而且,美國“愛國者”防空系統(tǒng)面臨短缺,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交付給烏克蘭,更別提遠程武器了。
美國《軍事觀察》的報道也是直接戳破了特朗普的承諾:美軍目前正面臨嚴重的彈藥短缺,別說遠程導彈,就連“愛國者”系統(tǒng)的交付都遙遙無期。
也就是說,即便有北約買單,美國也需考慮自身武器庫存和生產(chǎn)能力,以及可能引發(fā)的一系列地緣政治風險。
而澤連斯基那句“絕對可以”的爽快回應,也是想抓住最后一根稻草,畢竟戰(zhàn)場上的頹勢已經(jīng)讓烏克蘭耗不起了。
而俄羅斯的回應顯得從容得多,普京的新聞秘書表示“始終開放談判”,卻話鋒一轉(zhuǎn)指出“從未收到烏克蘭的答復”,輕描淡寫間就將皮球踢回給了僵局的另一方。
此外,俄羅斯方面的態(tài)度也相當明確:任何試圖給俄羅斯設框定調(diào)、甚至發(fā)號施令的行為,都是絕對無法接受的。
要是外交談判這條路走不通,俄羅斯在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就只會繼續(xù)進行下去,不會有半分退縮。
這表明俄羅斯不會被美國的威脅輕易嚇倒,若烏克蘭真的對莫斯科采取行動,必將遭到強有力的回擊。
說到底,特朗普的這番折騰更像是給僵局中的自己找臺階。
一邊用“遠程武器”“打擊莫斯科”這類激進話題試探底線,一邊又要控制風險,而澤連斯基若是真把這種“搖擺”當成承諾,恐怕只會空歡喜一場,畢竟美國連現(xiàn)成的“愛國者”都送不及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