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波蘭等國近期表態考慮向烏克蘭派遣地面部隊,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公開表示,若北約內部達成共識,波蘭將向烏克蘭派遣地面部隊。這一表態并非孤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等波羅的海國家也相繼發出類似聲音。這些國家的動向,顯然與北約近期的集體行動有關聯。
士兵(資料圖)
德國聯邦國防軍宣布,已向立陶宛增派2000名士兵,同時將部署14輛“豹2”主戰坦克和30輛步兵戰車。美國五角大樓則證實,最新一批價值4億美元的軍事援助物資已運抵烏克蘭,其中包括155毫米炮彈和“海瑪斯”多管火箭炮系統配套彈藥。法國總統馬克龍此前提出的“派兵討論”雖未形成北約統一決議,但多個國家已開始單獨行動。英國向烏克蘭提供了600枚“硫磺石”導彈,還派出120名軍事教官負責操作培訓。加拿大宣布向烏克蘭空軍捐贈4架F-18戰斗機,預計下月完成交付。
北約秘書長強調,聯盟正加快在東歐的軍事部署,已在波羅的海三國及波蘭部署了4個多國戰斗群,總兵力超過4萬人。這些部隊配備了先進的防空系統和裝甲裝備,具備快速反應能力。俄羅斯國防部數據顯示,過去一周,烏克蘭軍隊在頓巴斯地區發起12次大規模進攻,均被俄軍擊退。烏軍損失坦克37輛、裝甲車62輛,傷亡人數超過2800人。俄軍則動用高精度導彈打擊了烏軍15個彈藥庫和7個指揮中心。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與北約秘書長會晤時呼吁,希望聯盟能在未來一個半月內提供更多重型武器,稱這是“改變戰場態勢的關鍵窗口期”。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聯邦安全會議上表示,西方持續向烏輸送武器,本質是在與俄羅斯進行“代理人戰爭”。俄戰略火箭軍司令卡拉卡耶夫隨即宣布,已將5個“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團納入戰斗值班,這些導彈射程覆蓋歐洲全境及北美部分地區。俄海軍太平洋艦隊在日本海舉行了大規模軍演,出動了包括“北風之神”級核潛艇在內的12艘艦艇。演習中成功試射了一枚“布拉瓦”潛射洲際導彈,精準命中預定靶場。
士兵(資料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日前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始終站在和平一邊,致力于勸和促談,推動局勢降溫。同時強調,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應得到尊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應得到遵守。美國表態稱,中國若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援助,將面臨“嚴重后果”。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隨后補充,美方已向中方明確表達了這一立場。
(1)中國與歐盟貿易額占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5.4%,若歐盟因俄烏沖突對中國實施制裁,將影響雙邊貿易。
(2)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占進口總量的19.7%,天然氣占14.3%,能源合作需穩定。
(3)“一帶一路”倡議在中東歐地區有多個合作項目,地區局勢動蕩可能影響項目推進。
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顧問表示,烏軍計劃發動一場大規模反攻,目標是收復赫爾松等南部地區。為此,已集結了12個機械化旅,配備了西方提供的先進武器裝備。
俄羅斯國防部發布公告稱,已在赫爾松地區部署了3個集團軍,總兵力約5萬人,構建了多層防御體系。同時,俄軍在克里米亞半島部署了“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射程覆蓋整個烏克蘭南部。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鮑爾表示,聯盟已向烏克蘭提供了價值超過40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包括1500輛坦克、2500輛步兵戰車和600門火炮。這些裝備的到位,將顯著提升烏軍的作戰能力。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俄烏沖突已造成超過1.5萬人傷亡,2000萬人流離失所,呼吁各方保持克制,回到談判桌前。聯合國大會已就烏克蘭局勢召開多次緊急特別會議,通過多項決議呼吁停火止戰。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發布報告稱,當前俄烏沖突已進入僵持階段,雙方都面臨巨大的人員和物資消耗。若49天內局勢未能出現重大變化,可能會陷入長期消耗戰。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俄烏沖突爆發后,國際油價上漲了38%,天然氣價格上漲了156%。全球能源市場動蕩導致多個國家通脹高企,美國、歐元區通脹率分別達到9.1%和8.6%,創數十年新高。
普京(資料圖)
世界銀行預測,受俄烏沖突影響,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下降1.2個百分點,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債務危機可能進一步惡化。已有36個國家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申請緊急貸款,以應對當前經濟困境。俄烏沖突持續升級,多國軍事介入跡象明顯,局勢發展牽動全球神經。中國在堅持中立外交、推動和平談判的同時,也需應對由此帶來的各種挑戰,在復雜的國際格局中維護自身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