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凌晨,臺灣海峽西南空域。一架空警-500預警機悄然巡航,機載被動偵察系統如無形巨網,籠罩著臺軍“漢光演習”的指揮鏈路。與此同時,58架次解放軍軍機與9艘軍艦如鐵壁合圍,45架次戰機刺穿所謂“海峽中線”,直逼臺中防空識別區——這場24小時內創紀錄的軍事行動,讓臺防務部門的雷達屏幕徹底“飄雪”。
電子絞殺戰,癱瘓臺軍神經中樞
當臺軍高調展示美制M1A2坦克與“魚叉”導彈時,一場靜默的電子壓制已悄然鎖定其命脈。空警-500預警機采用被動偵聽模式,如同“坐在臺軍門口偷聽”,迫使臺軍臨時關閉多套通信系統,連指揮中心內網都陷入癱瘓。原定的三軍聯合演練被肢解為碎片化操演,一場“空地協同打擊”因電磁干擾被迫改為紙上談兵。
更致命的是戰場單向透明。無偵-7無人機沿臺島東海岸貼邊飛行12小時,高度一度降至300米,臺軍雷達竟多次誤判為“民用目標”。而美軍援助的MQ-4C無人機剛進入巴士海峽,信號源就被解放軍電子偵察船全頻段截獲——天價裝備瞬間淪為情報提款機。
疲勞戰術,壓垮臺軍最后防線
解放軍此次祭出“車輪戰”新打法:全天候分波次擠壓臺軍反應極限。從16日清晨5點至17日凌晨,殲-16機群掛實彈低空突防,運-9電子戰機輪番壓制屏東“愛國者”系統,致其將民用貨輪誤判為潛艇。嘉義基地F-16V戰機升空攔截時,因電子對抗模式切換失誤,竟與指揮部失聯17分鐘。
臺軍后勤體系在高壓下原形畢露:清泉崗基地因連續起降45架次戰機,被迫調用民用卡車運輸彈藥;高雄防空指揮部因咖啡儲備不足,值班人員陷入昏沉。一位退役中將哀嘆:“這哪是打仗?分明是慢性放血!”
美式盔甲,遮不住戰略裸奔
當108輛M1A2坦克運抵臺北港,綠媒歡呼“地表最強戰車”時,軍事專家卻戳破泡沫:這些63噸的鐵疙瘩未裝貧鈾裝甲,配的還是老舊穿甲彈,在無人機和遠程火箭炮面前活脫脫是“天價靶標”。烏克蘭戰場已見證美制坦克的脆弱——援助31輛M1僅剩5輛存活。
美國智庫“國防優先”緊急發布報告,呼吁撤回500名駐臺美軍訓練員,坦承“挑釁將引火燒身”。報告更建議美軍退守第二島鏈,如同當年北約東擴引爆俄烏沖突的前奏——盟友再次淪為戰略緩沖墊。
民生陪葬,臺灣社會裂痕加劇
軍事對抗的毒刺已扎進島內民生。17日晚,解放軍電子干擾誘發全臺電網波動,三座火電廠緊急停機,臺北多區陷入黑暗。更諷刺的是,當局發放的“防空警報器”因頻段干擾持續尖鳴,市民怒斥:“稅錢全喂了美國廢鐵!”
基隆漁民的困境更具象征意義:兩岸軍艦對峙時,連出海捕魚都需“看大陸海警臉色”。而當民進黨給海巡人員加發“深夜危勞津貼”時,島內輿論質問:誰在為“臺獨”賭局買單?
歷史定局,紅線再無模糊空間
國防部發言人蔣斌的聲明斬斷所有幻想:“所謂‘海峽中線’純屬虛構,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當福建沿海PHL-191火箭炮的射程覆蓋臺北大直核心區,當繞臺巡航成為常態,所謂“漢光演習”不過是綁著民眾陪葬的政治木偶戲。
電子屏上跳動的軍機航跡,既是臺軍指揮室里的噩夢,更是歷史進程的刻度。從空警-500的靜默監聽,到無偵-7的環島素描,解放軍已用技術代差宣告:所謂“海峽中線”早被碾為齏粉。當臺軍地勤推著民用卡車運送彈藥時,島內民眾終將醒悟——為幻影防線付出的每一分錢,都在透支自己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